美东时间8月29日,华盛顿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一纸判决,让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突然卡了壳。法官们翻着法律条文直摇头:《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里明明写着"外汇、支付、货币",唯独没给"关税"留位置,这不就像做菜时发现菜谱里漏了关键调料?这场持续四年的贸易战,终于在法律层面撕开了一道口子。
图片源于网络
一场酝酿四年的"蚂蚁战大象"
故事要从2020年说起。得克萨斯州的"自由司法中心"像个倔强的"法律侠客",带着纽约酒类进口商老张(化名)的委屈,把政府告上了法庭。老张的酒庄原本靠着进口法国红酒赚得盆满钵满,特朗普突然加征的关税像道晴天霹雳,让他不得不把店名从"全球精选"改成了"美国制造"。
这场官司打得像拉锯战。初审法院说特朗普越权,上诉法院更绝,直接把"关税"二字从法律条文里圈出来:"您看,这上面没写啊!"数据显示,自1976年该法案实施以来,历任总统共援引58次国家紧急状态,但多数用于制裁特定国家,像特朗普这样把整个地球当"紧急状态"的,还真是头一遭。
特朗普的"关税帝国"漏了风
判决下来那天,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气得直拍桌子:"取消关税就是给美国放血!"可法律文书不认脾气——已加征的关税虽可维持到10月14日,却像被判了"缓刑"。更微妙的是,最高法院那帮保守派大法官最近越来越"护犊子",这场司法对决,倒像是看美国三权分立在玩"跷跷板"。
有趣的是,法院给钢铝关税开了"后门"。这让人想起特朗普2018年那波操作,当时欧盟反手就是个"报复性关税",把哈雷摩托逼得要在欧洲建厂。如今这个例外条款,倒像是给特朗普留了块"自留地",可这块地能种出啥,谁也说不准。
普通人的钱袋子在颤抖
加州开手工饰品店的王大姐,最近愁得直挠头。她店里那些从中国进口的串珠,本来靠着"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的政策,成本还能控制。可10月15日起,这政策要黄了。"圣诞季的货都在路上飘着,这关税一加,利润得砍掉三成!"她翻着订单直叹气,"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玩心跳。"
经济学家早有预警:第四季度进口关税对GDP的拖累,会像雪球般越滚越大。可特朗普似乎铁了心要当"关税战士",最近又在琢磨让国会立法"合法加税"。要知道,现在共和党在国会就占个"微弱多数",这戏码,可比《纸牌屋》还精彩。
法律与权力的"拔河比赛"
这场官司暴露的,远不止关税问题。当总统把经济政策当"武器",法院该如何守住"权力边界"?就像老话说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法律条文里的"规矩",有时候也像件旧衣裳,该补补该改改。
此刻,全球都在盯着华盛顿:最高法院的槌声,将决定未来四年是"贸易战2.0"还是"新秩序元年"。而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或许更该思考: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如何让贸易真正成为"和平的使者",而非"战争的武器"?
本文看法及观点仅供参考,细节如有纰漏和异议,还请补充和指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