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红是个残疾人,身高只有85厘米,因为有先天软骨病,从小腿就没法正常走路,得靠别人抱着或者轮椅才能出门。可她没被身体条件拖累,靠自己脑子和坚持,在商界攒下千万资产。
1970年,朱晓红出生于黑龙江呼兰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那时候家里穷,父母靠种地过日子,她妈怀她时营养跟不上,导致她生下来就得了软骨病。体重才2斤多,小腿细得像大人拇指,医院检查说骨头发育不了,长大后身高停在85厘米,体重也就30公斤左右。
村里人劝父母扔了孩子再生一个健康的,但父母没听,咬牙把她养大。为了避开村里的闲话,父母带着她搬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可学校不收她,说她生活不能自理,上课不方便。父母求了好几家学校,包括残疾学校,都被拒了。
她爸灰头土脸回家,她也没多问,就在家自学。她爷爷识字,当了她的老师,从认字到算数,一点点教,还教她修表、刻字这些手艺活。爷爷觉得她下半辈子得靠自己,得多学点技能。朱晓红聪明,学得快,虽然身体不行,但脑子活络,渐渐就想自己干点啥,不拖累家里。
1986年,家里出事了。她爸做小生意赔了本,欠了债,全家日子紧巴巴的。朱晓红看父母为钱发愁,就提出出去打工。她爸起初不同意,怕她吃亏,但她坚持,最后同意了,让弟弟陪着。爷爷给了她1000多块积蓄,当本钱。
她弟弟抱着她坐火车去广州,找活干。到了那儿,她身体原因,工厂不要她,就在商场租柜台卖化妆品。刚开始,生意难做,人家看她小个子残疾,围着看热闹的多,买东西的少。
她得克服心理障碍,主动招呼客人,学化妆技巧,给顾客免费试妆。慢慢地,回头客多了,她生意稳下来。6年时间,她赚了30多万。她把钱寄回家,还了债,还帮家里改善生活。
赚了钱,她不满足小打小闹,转行做服装生意。还是弟弟抱着她到处进货卖货,全国跑。服装赚得更多,她眼光准,抓市场空挡。1990年,她发现家乡大杨树镇黄豆产量高,但销路窄,农民卖不出去好价。她觉得这是机会,决定收购黄豆,转手卖到外地。
家里人反对,说她没经验,风险大,但她不听,坚持干。先给农民高点价收豆子,积累货源,然后去上海、广州、深圳找买家。起初难,轮椅推着跑市场,谈生意让人抱着上桌,但她嘴皮子利索,讲诚信,渐渐打开门路。黄豆需求大,她生意火起来,资产很快就上千万。
事业顺风顺水,感情却不顺。2001年,经朋友介绍,她嫁给一个山东男人。两人处了几年,2005年结婚。2007年她怀孕,医生说风险高,她身体条件差,孩子可能有问题。但她想试试,坚持生。剖腹产没打麻药,孩子生下来缺氧,没几天就没了。
她伤心欲绝,丈夫也受不了打击,不辞而别,从此没音讯。这事对她打击大,她一个人扛着,生意也没耽误。离婚后,她更专注事业,没再婚。
2010年,她看中黑龙江漠河县蓝莓产业。那儿蓝莓多,她以前做化妆品,知道蓝莓能提花青素,有市场。2013年,她投资建厂,带弟弟北上。工厂建好,投产没俩月,钱就花光了,一千万砸进去,市场波动大,产品卖不动,工厂停工。她亏惨了,差点破产。
那是她事业低谷,十多年前的事,大家都觉得她完了。可她没倒下,收拾残局,回大杨树镇,从头来过。和一个叫张德文的男人合作,开玫瑰园。园子种玫瑰,卖花和产品。她特意雇残疾员工,给他们工作机会。
玫瑰园起步慢,但她有经验,慢慢做大。公司年产值上亿,她每年从利润拿10%捐出去,帮残疾人买轮椅、食物,或者办培训。2020年,她集资建残疾人养老院,收留无依老人,提供住处和护理。
现在2025年,朱晓红55岁了,还在管公司。玫瑰园扩展了,产品销全国,她偶尔参加活动,分享经历。慈善没停,每年捐款上千万,她确实帮了不少人。身体还是老样子,得靠轮椅或人抱着,但她精神头足,没退休打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