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而已,谈不上精品。
最近这些年的女权泛滥,背后有四大逻辑。
一是经济学逻辑
人类组建家庭、家族、部落、国家等社会组织形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增强自身抵抗自然灾害、应对同类生存竞争的能力。
作为人类社会组织形态最基本的单元,家庭的诞生与存在,同样是为了提高家庭成员的生存概率。
在农业社会,家庭乃是人类个体最基本的庇护所。
儿童需要父母的照顾,老人需要青壮的抚养,青壮需要老人的经验,同时也需要通过繁衍后代来维持基因的延续。
任何一个家庭,处于中间位置的青壮年夫妻,都是绝对的家庭支柱。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理解,男耕女织,不是美丽的爱情故事,而是高效且稳固的经济合作伙伴。
校尉不否认,世间存在不离不弃的爱情、相濡以沫的亲情,但对绝大多数饮食男女来说,先有经济基础,后面才谈得上感情。
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在古代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男人被束缚在繁重的农业生产中,无法同时承担烹饪、纺织、缝纫等复杂的家务,因此,如果没有女人,男人不仅无法繁衍后代、奉养老人,也无法保证生活质量。
反之,对于女人来说,如果没有男人的帮助,她们不仅会失去最基本的安全保证,甚至会彻底丧失生存的能力。
也就是说,农业社会的家庭,虽然男女之间也是经济合作伙伴,但双方的重要性并不一样。
对于男人来说,结婚成家只涉及生活质量,但不会影响本人的生存,但对于女子来说,能否嫁个合适的男人,却意味着后半生的生存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在组建家庭的过程中,女方的经济贡献不如男方,自然,在家庭的政治结构中,女方也会从属于男方。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阐述的就是这么一种经济学规律。
从道德的层面讲,我们是要抨击这种不平等的人身依附关系,尤其是某些无良男子,利用经济地位的优势欺凌女性。
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地位的不平等,并非纯粹的道德问题,而是经济规律的体现,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
到了工业社会,尤其是进入服务业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之后,家庭的生存庇护所功能,尤其是男女之间的经济互助功能,已经逐渐丧失。
离开女人,男人的生活质量不会大幅下降;离开男人,女人的基本生存也能保证。
正因如此,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结婚都不再是生活刚需、生存刚需,女权也就拥有了兴起的经济基础。
作为女权运动的前身,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正好伴随着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
不过从追求女性人格独立、人身独立、思想独立的妇女解放运动,到现在只要求权力不承担义务、只追求享受不愿意付出的极端女权运动,已经完全跑偏了。
妇女解放运动的初衷,是女性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追求与男性平等的独立社会地位,这种符合经济规律与基本公平原则的社会变革,也得到了很多男同胞的认可。
问题在于,很多女性,一边追求独立地位,一边又离不开经济依附,甚至还要反过来凌驾于为自己提供经济支撑的男方之上。
结了婚的,把挣钱的压力扔给自己的男人,并且理所当然地把家庭收入留给自己,没结婚的,则把全社会当成自己的男人,理直气壮地向全社会索求超国民待遇,这就是所谓的极端女权主义。
二是社会学逻辑
前面说了,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婚姻的经济价值大幅降低,只剩下繁衍与性的社会学价值。
但经济学原理的改变,必然会映射到社会学之中。
人类的繁衍欲望,不仅是基因存续的本能,也与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有很大的关系。
但在现代社会之中,老人的赡养逐渐社会化,子女更多地是提供情绪价值而非经济价值。
在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影响上,现代家庭作用的弱化,不止体现在配偶关系上,也体现在任何一个家庭成员身上、任何一组家庭关系之上。
唯一得到强化的,是子女对父母的经济依赖。但这种纯粹的单向依赖,反而弱化了成人组建家庭的欲望。
一面是抚养、教育子女的经济投入与精力投入越来越大,一面是对于子女的养老期望值越来越低,自然,成年人的繁殖欲望就会越来越小。
至于性,对于女人来说,只要思想放开,从来不存在难度,实在看不上男人,还有办法自己解决;在男人这边,即便是古代的农业社会,外面也有足够的解决渠道,从来算不上什么稀缺资源。
既然婚姻丧失了最重要的经济保障作用,自然,人类传统的家庭观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比如马斯克,为了规避离婚带来的财产分割麻烦,就始终不肯再婚,而只是利用婚外情、试管造人等方式生儿育女。
代孕产业的兴起、去父留子现象的诞生,以及女拳师的批量产生,都是家庭经济基础瓦解带来的社会现象。
这是客观规律,我们很难改变。除非我们通过某种方式,重新绑定男女之间的经济依赖关系。
三是政治学逻辑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改变,不仅会影响社会,也必然会反映到政治领域。
现代社会对家庭经济基础的冲击,不仅催生了女权现象,也在政治领域引发了诸多次生效应。
首先,在西方政客的推动下,极端女权与极端动保、极端环保、同性恋、LGBT、吸毒合法化、黑命贵等白左理念一起,形成了体系化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而西方政客之所以大力推动这些极端理念,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掩盖人类社会最真实的矛盾——阶级矛盾。
只有通过不断地挑动群众斗群众,才能掩盖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真实矛盾。
这就是西方白左理念层出不穷的政治学逻辑。
其次,女权等极端思想,也变成了西方国家操控、影响全世界的文化侵略道具。
由于西方国家长期掌握舆论主导权、文化主导权,西方发明的各种垃圾文化,都会很轻易地演变为世界潮流,极端女权主义也是如此。
尤其是在最近十几年,眼看以民主、自由、人权为口号的和平演变老套路起不到作用,西方才全力推动女权、动保、环保、LGBT等最新发明的极端个人主义,来挑起其他国家的内部矛盾。
更恶心的是,以政治口号牵引的和平演变、颜色革命,只会改变政体,但女权、LGBT这种反人性、反人伦、反人道的玩意,却会威胁到人类的繁衍生息。
从动物到人类,乃至从植物到动物,性别关系都是生命延续的根本。
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本是个人自由,但通过舆论灌输、文化侵略,有目的地制造社会性的性别对立,就跟当年的法西斯一样,都站到了全人类的对立面。
校尉一直说,相比搞性别对立的民主党和西方白左,懂王也许不是什么通常意义上的好人,但他至少还是个人,因为他一直在努力打击女权、LGBT等垃圾文化,维护人类生存繁衍的根基。
四是生物学逻辑
生物进化最底层的逻辑,就是所有动物,本质都是自私的。
人类从动物进化而来,自然也就继承了动物为了生存而产生的自私本能,这就是人类的动物性。
而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在组建社会的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整体利益、提高人类整体生存概率,人类又形成了压制动物本能的利他行为准则,并就此形成了人类的道德体系,这就是人的社会属性。
校尉一直说,人性分两面,一面是自私的动物属性,另一面则是处于动物本能对立面的社会属性。
女权以及其他各种极端个人主义的兴起,其实就是在某些人的操弄下,人为挑动、放大了人性本私的一面。
那些所谓的女权旗手,不是在为全体女性争取利益,而是在打着女权的旗号,为自己争取个人利益。
我们必须承认,在生物学层面,女权符合人的动物属性,因此女拳师才会批量产生、极端女权主义才会大行其道。
结语:
前面说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因此,要改变极端女权主义泛滥的局面,也要从经济层面入手,重新绑定男女之间的经济纽带。
比如设立单身税、丁克税、结婚补贴,大幅提高生育补贴。
比如立法禁止高额彩礼,离婚之际,依法追回女方收取的彩礼。
比如大力打击所谓的性别研究,对于那些接受了西方性别研究课题经费的大学、科研机构,要削减、停止对他们的财政拨款,禁止他们申报财政拨款类科研项目。
此外,在舆论层面,也要像当年打击娘炮现象一样,旗帜鲜明地打击极端女权主义。
对于那些靠流量谋取经济利益的网红女拳师,封号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