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怕出名猪怕壮”,可偏偏就有人喜欢在网上炫耀,然而这位炫耀自家冻库的老哥,却遭到了网友的嘲笑,甚至有人反问这是“人傻钱多”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2025年8月28日,IP显示为江苏泰州的博主@鱤鱼小王子发视频晒出了自己家的冻库,只见大量的鱤鱼堆积如山,这位博主更是表示:各位路亚大师,你们钓的鳡鱼呢?
![]()
看得出来,这位博主是想通过炫耀自己家冻库里面的鱤鱼,然后去吸引钓鱼人的注意,毕竟很多钓鱼人都很难钓到鱼,更别提钓到这么多鱤鱼了。
然而视频在被发到网上之后,并没有像博主想象的那样发展,反而是博主囤积鱤鱼的行为被网友戏称“人傻钱多”。
有网友表示,你要是冻点别的鱼我可能还会心动,可你偏偏冻这么多鱤鱼,这可是号称“最难吃的鱼”,也不知道你囤这么多来干嘛,甚至有网友追问博主,到底把这些鱼卖给谁了。
![]()
鱤鱼,我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尤其是它的外号 “水老虎”,那可是响当当的。这种淡水鱼长得像支流线型的箭,细长的身体能长到两米,一百多斤重,嘴巴里藏着钩状牙齿,在江河里追起其他鱼类来速度惊人。
《本草纲目》里早有记载,说它 “啖鱼最毒,池中有此,不能畜鱼”,活脱脱淡水水域的顶级掠食者。
在湖南,人们叫它 “铜头鱼”,因为鱼头泛着铜色光泽;在长江流域,它还有个更形象的名字 “黄钻”,阳光下身体会透出淡淡的黄色。
虽然性情凶猛,但鱤鱼的分布不算偏门,除了西北西南,从北到南的平原河流里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不过要说品质,丹江口产的鱤鱼算得上佼佼者,当地独特的气候让这里的鱤鱼蛋白质含量高达 19%,出肉率更是达到 54%,鱼肉呈丝条状,完全没有普通淡水鱼的泥腥味。
![]()
网友们骂得最凶的点,莫过于鱤鱼 “最难吃” 的名声。但这说法实在有点片面。有人说它肉质粗糙像橡皮,有人嫌腥味重难处理,可丹江口的食客却吃得津津有味。
这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鱼的出身,野生鱤鱼脂肪含量是养殖鱼的好几倍,口感偏绵软,而养殖鱤鱼活动量小,肉质反而更紧实。就像有人爱吃肥猪肉有人偏爱瘦肉,鱤鱼的口感争议本就带着主观色彩。
![]()
更重要的是,烹饪方式简直能给鱤鱼 “改头换面”。在湖北农村,冬天家家户户忙着腌腊鱼,鱤鱼是绝佳选择。
经过盐渍和风干,原本可能腥气的鱼肉变得咸香紧实,而淮河流域的厨师们更有妙招,他们把鱤鱼剁成泥,加蛋清、淀粉反复搅拌,做成雪白的鱼圆,因为鱤鱼的肌肉纤维能形成富有弹性的凝胶体,煮出来的鱼圆Q弹多汁。
![]()
我认为,所谓 “最难吃” 的标签,多半是没找对吃法的偏见。
试想一下,把一条百斤重的野生鱤鱼直接清蒸,确实容易肉质发柴;但要是像湖南人那样剁成块红烧,或者做成鱼丸、鱼糜,口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丹江口的鱤鱼甚至能卖出70元一斤的高价,去年有位钓友钓到108斤的大鱤鱼,网友报价高达7000元,这价格可不会说谎。
![]()
那到底谁在吃鱤鱼?市场其实比网友想象的更活跃。湖北、湖南一带早就形成了消费习惯,过年期间一条大鱤鱼能卖上万元,图的就是新鲜和彩头。
养殖鱤鱼虽然单价不高,十几到二十几块一斤,但胜在产量稳定,很受食品加工厂欢迎。
它出肉率高,刺又少又粗,处理起来方便,非常适合做鱼丸、鱼糜这些加工品。那些你爱吃的火锅鱼丸、速冻鱼糕,说不定原料里就有鱤鱼的身影。
![]()
至于网友们觉得这位江苏博主是“人傻钱多”的看法,结合上面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未必。
冻库⾥的鱤鱼,在不懂行的人眼里是滞销货,在懂行的人眼里可能是待价而沽的宝贝。他敢囤这么多货,肯定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也许是和食品加工厂签了协议,也许是瞄准了南方市场的腊鱼需求,甚至可能在开发鱤鱼的深加工产品。
毕竟养殖鱤鱼十几元的成本,加工成鱼丸后身价能翻几番,这笔账怎么算都不亏,你们觉得呢?
![]()
各位朋友,关于鱤鱼,你有钓到过或者吃过吗,你觉得鱤鱼究竟怎么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