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见过这样的父母:孩子兴冲冲举着刚画的画跑过来,他们头也不抬,嗯嗯两声就打发走了。你也可能见过另一种父母:哪怕孩子只是用积木搭了个歪歪扭扭的房子,他们都像看到世界奇迹一样,立马拍照发朋友圈,夸得天花乱坠。
这两种父母,养出来的孩子注定走向不同的人生。这不是我瞎说,有研究证实了父母的态度对孩子影响有多大。今天咱们要聊的,就是“会捧场的父母”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别误会,捧场不是无脑夸,不是孩子做啥都说“真棒”,那叫溺爱,搞不好还让孩子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真正的捧场,是看得见孩子的努力,接得住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相信自己真的可以。
我认识个老李,他儿子小时候学骑车,摔了不知道多少回,膝盖都磕破了。老李从不急着去扶,而是在旁边喊:“稳住!保持平衡!你这次比上次多蹬了两圈呢!”孩子爬起来,看看父亲坚定的眼神,又扶起车子继续练。没几天,真的学会了。老李说:“我不是不心疼,但我知道,他需要的不是我替他哭,而是我相信他能行。”
这种信任,会成为孩子心底最硬的那块基石。无论以后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想起父亲那双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叫“内在力量”,是从小被父母用一次次小小的鼓励喂大的。
不会捧场的父母呢?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挺负责任,总在挑错,总在提醒孩子“还不够”“别骄傲”。孩子考了98分,他们问:“那两分怎么丢的?”孩子终于考了100分,他们说:“下次继续保持。”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变成两种极端:要么拼命讨好父母,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要么彻底放弃,因为反正得不到认可。
有个朋友跟我说,她到现在都记得,小学三年级她第一次上台讲故事,紧张得腿发抖。讲完后,台下掌声挺热烈,她下台第一眼就去找妈妈。妈妈却皱着眉说:“讲得还行,就是声音有点小,下次大点声。”就这一句话,把她刚才所有的兴奋和骄傲都浇灭了。她说,从那以后,她特别害怕在公开场合说话,总觉得自己不行。你看,父母一句话,能点亮孩子的一生,也能压垮孩子的信心。
会捧场的父母,到底该怎么当?第一,把眼光从“结果”移到“过程”上。孩子帮你洗碗,可能弄得满地是水,甚至摔了个盘子。你不会捧场的父母可能光盯着碎盘子骂:“尽帮倒忙!”会捧场的父母会先说:“谢谢宝贝帮妈妈干活,你真是个勤快的孩子!咱们一起来把地拖干净,下次怎么拿盘子更稳当呢?”既肯定了孩子的好心,又悄悄教了他方法。
第二,夸得要具体,别光说“真聪明”。“聪明”这种标签贴多了,孩子反而怕失败,怕显得不聪明了。你可以说:“这道题挺难,我看到你反复算了三遍,没放弃,这种坚持太棒了!”这夸的是努力,是策略,是孩子自己能控制的品质。他会明白,成功靠的不是天生聪明,而是自己的努力和坚持。
第三,孩子情绪低落时,先共情,再讲理。比如孩子因为好朋友转学而难过,你不会捧场的父母可能说:“这有啥好哭的,再交新朋友就行了。”道理没错,但孩子觉得你不理解他。会捧场的父母可能会抱抱他:“最好的朋友走了,心里肯定空落落的,很难过吧?要不要跟我说说他?”等孩子情绪被接纳了,再慢慢引导他看向未来:“我们以后可以经常给他打视频呀,而且在幼儿园也能认识新朋友。”
这种捧场,其实是一种深度的理解和陪伴。它让孩子知道:我即使失败了、难过了,在爸妈这里也是安全的,是被接纳的。这种安全感,千金难买。
你可能想问,老是这么捧场,会不会把孩子夸得翘尾巴?其实不会。真正的捧场不是虚伪的表扬,而是真诚的看见和鼓励。孩子心里跟明镜似的,你是真心还是假意,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只有那些不走心的“真棒”“太好了”才会让孩子麻木或者自负。
咱们做父母的,也是第一次当父母,难免有做得不好的时候。但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对孩子真正的爱和信任,试着去看见他、理解他、为他加油,哪怕偶尔语气急躁了、方法欠妥了,孩子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心。
做一个会捧场的父母,是你家孩子的一生之幸。这种幸运,不是留给他万贯家财,而是植入他心底的自信和力量。让他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能行,因为我值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