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晚上,刚过完元宵节没多久。
病入膏肓的朱祁钰像往常一样躺在床上。
他的心腹大臣于谦白天刚和同僚们商量完请朱祁钰重新立朱见深当太子,上书已经写好,没来得及呈递给朱祁钰。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批人悄然走向囚禁朱祁镇的南宫。
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夺门之变爆发了。当大臣们上朝的时候,发现龙椅上坐着的人已经变成了朱祁镇。
那么问题来了,朱祁镇夺门之变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朱祁钰没有儿子,又病得快死了。
如果朱祁钰没有废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或者在夺门之变前妥协了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那夺门之变还能成功吗?
01、夺门之变为什么能成功?
夺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朱祁钰听到动静大声失色。此时他完全可以命令禁军出动,可当他问明白了是朱祁镇进宫了之后,说了句“好”便不再反抗。
于谦手握兵权,并早已听到朱祁镇夺门的消息,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把朱祁镇拿下。但这个由朱祁钰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臣最终什么都没做。
大臣上朝的时候发现龙椅上的人变成了朱祁镇。此时如果他们不愿跪拜,而是坚决要面见朱祁钰,势单力薄的朱祁镇也没有什么办法。但他们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跪下山呼万岁。
朱祁镇整个夺门之变的的过程实在是太顺利了,没有遇到任何反抗,不用动刀动枪。
顺利得仿佛他一直都是皇帝,而不是发动了宫变。
这是为什么呢?
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朱祁钰病入膏肓,且没有儿子。
古代有句话叫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祭天和打仗是顶顶重要的两件事。
皇帝只要还能下床,就一定要亲自祭天。
明武宗朱厚照病重的时候,都吐血了依然坚持几亲自祭天,没有假手他人。
可是夺门之变发生前没多久,新年的祭天仪式,朱祁玉都来到斋宫了,愣是下不来床。
只能让重臣石亨代替他完成了几天仪式。
大臣们看在眼里,心里很明白,朱祁钰怕是活不了多久了。
他这奄奄一息的身体随时可能咽气。
皇帝病重,眼看活不了多久了,自然要指定继承人。
可是朱祁钰废了他最开始的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亲生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朱见济又早早夭折。
朱祁钰实在生不出第2个儿子来了。
大臣们建议他,要么重新立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要么在宗室里找一个人过继来当继承人。
朱祁钰却迟迟下不了决心。
重立朱见深为皇太子,意味着要把皇位交还给朱祁镇一脉,他实在是不甘心。
可若在宗室里找继承人,由于朱祁钰的父亲朱瞻基只有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儿子,把皇位传给宗室意味着朱瞻基一脉从此与皇位绝缘。
朱瞻基的地位在明朝将变得尴尬起来。
这也是朱祁钰不能接受的。
就这样,朱祁钰一直拖着不立太子。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当夺门之变发生的时候,大臣们没有效忠的对象。
无论是对于于谦,还是对于大部分大臣而言,支持朱祁镇夺位的人并不多,拿下他并不难。
可是拿下朱祁镇之后呢?
朱祁钰随时可能咽气,他们可能等不到朱祁钰的奖赏。
朱祁钰没有立太子,朱祁镇一脉就是和他血缘最近的人,是朱元璋皇明祖训里钦定的继承人。
也就是说他们拿下朱祁镇之后,很有可能就要扶朱祁镇的儿子甚至朱祁镇本人上皇位。
这么一来,阻止夺门之变,除了让自己得罪了新皇帝之外,一点用都没有。
反而任凭朱祁镇抢回皇位,还能减少皇位交接过程中的争端。
既然如此,谁还会为朱祁钰拼命呢?
朱祁钰本人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听说是朱祁镇来抢皇位之后,直接就放弃了反抗。
02、如果朱祁钰没有废朱见深,那么夺门之变还会发生吗?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夺门之变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朱祁钰并重且没有继承人。
那么如果朱祁钰没有废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或者朱祁钰在夺门之变前就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了。
那么朱祁镇的夺门之变还会成功吗?
大臣们会为了维护朱见深的皇位和朱祁镇对抗吗?
我们先来看看夺门之变是怎么发生的。
根据明实录的说法,夺门之变并不是朱祁镇主动行动的,而是朱祁钰身边的几个大臣发起的。
夺门之变的三个主谋,是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
石亨是朱祁钰的心腹重臣,朱祁钰病重的时候让他代替自己完成祭天仪式。
曹吉祥是王振门下出身的太监。
徐有贞在土木堡之变后瓦剌兵临城下的时候提议南迁,在朱祁钰心里有了巨大的污点。
石亨在代替朱祁钰祭天的时候,意识到朱祁钰病得太严重,已经时日无多。
可是朱祁钰还没有立皇太子。
此时他若是什么都不做,静候朱祁钰立下皇太子,或者等朱祁钰去世之后众人拥立朱祁镇或其子登基。
那么他可能重新成为一个普通的大臣。
甚至如果是朱祁镇重返皇位,他作为朱祁钰的心腹恐怕结局不会太好。
于是他决定赌一把,提前去拥立朱祁镇登基,搏一把从龙之功。
曹吉祥和徐有贞则是惦记着,如果真把朱祁镇扶上皇位了,那就是前途无量啊。
三人一拍即合,又聚集了一些想要荣华富贵的人,于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晚上浩浩荡荡去往南宫。
此时的朱祁镇已经在南宫囚禁了7年。
他名义上是尊贵的太上皇,可实际上没有人身自由。
别说不能踏出南宫一步了,朱祁钰为了防止他联系旧部,甚至把南宫的大门彻底锁死了,连日常饮食都只能从小窗口里递进去。
此时的朱祁镇人生灰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恐怕要这样过一辈子了。
这天晚上他正在灯下看书,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带着人来了。
他们打不开南宫的大门,居然把门边的墙撞塌了。
他们告诉朱祁镇,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他们愿护送他回宫夺位。
此时的朱祁镇怎么可能不心动?
虽然夺门之变总体来说兵不血刃,看起来没有半点危险。
但在朱祁镇决定是否夺门之际,这件事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他们无法保证自己能不能顺利进入紫禁城,无法保证朱祁钰会不会命令禁军反抗,无法保证大臣们会不会乖乖向朱祁镇下跪。
实际上在他们去紫禁城的过程中,也有巡逻的卫兵看到他们行踪诡异,但发现是太上皇之后就没有多问。
此时哪怕有一个士兵热血上头,大叫本该被囚禁的太上皇逃出来了。
以朱祁镇手下的那点人马,根本无力反抗。
也就是说夺门之变实际上是一场豪赌,拥立朱祁镇夺门的大臣们赌一场富贵,朱祁镇本人赌一把能结束目前的囚禁生涯。
而他们赌赢了。
那么如果此时朱见深是太子,他们还会不会选择赌这一场呢?
对于石亨而言,当时的朱见深只有11岁,继位之后必然不能亲政。
以石亨在朱祁钰心目中的地位,他多半能混一个托孤大臣。
何必以全家性命为代价,去拥立朱祁镇夺门呢?
对于曹吉祥而言,他虽是王振门下出身,但是这些年来也做到了司设监太监。
不算飞黄腾达,起码稳定无忧。
而且没有了石亨的支持,他夺门的机会大减。
估计也不会掺和到这件事里。
而徐有贞本就是石亨他们找上他之后才一起干的,如果只有他自己的话,根本想不到要夺门。
所以倘若朱祁钰没有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或者在朱见济去世之后复立朱见深。
恐怕没人会去帮朱祁镇夺位了。
哪怕石亨他们对朱见深继位不放心,依然选择用例朱祁镇夺位,博一把滔天的富贵。
朱祁镇还会不会同意呢?
前文说过在朱祁镇的视角里,夺门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
他很有可能没有走到紫禁城就被人拿下了。
他选择冒这个险,是因为朱祁钰在位的情况下,他的人生没有半点希望。
可如果他的儿子朱见深成了太子,迟早继位为帝。
等到朱见深当了皇帝,不管朱见深对他这个亲爹感情如何,明朝的孝道大过天。
朱见深除了恭恭敬敬地把他从南宫里接出来,让他享受太上皇应有的尊荣,没有第二个选择。
甚至朱见深只有11岁不可能亲政,他没准还能拿到辅政大权。
那他还有什么必要冒险夺门呢?
所以如果当时的太子是朱见深,夺门之变可能根本不会发生。
03、如果夺门之变还是发生了,会成功吗?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石亨就是觉得从龙之功比当比于谦压一头的辅政大臣强。
朱祁镇宁可搏一把抢回皇位也不要当或许空有尊荣的太上皇。
即便朱见深是太子他们依然要发起夺门之变。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夺门之变能成功吗?
前文说过,朱祁钰和大臣们不反抗的原因是,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时日无多,继承人要么是朱祁镇本人,要么在朱祁镇的儿子里选。
所以他们即便阻止了朱祁镇夺门,拿下了朱祁镇,也没有意义。
等到朱祁钰一咽气,大臣们要么还是得拥立朱祁镇登基,要么恭迎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继位。
要是他们拿下了朱祁镇,转头就让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继位,朱见深能放过他们吗?
如果此时的朱见深是皇太子,局面依然不会改变。
要知道夺门之变可不是过家家,而是夺位,是造反。
他们拿下朱祁镇之后,可不是把朱祁镇送回南宫当作无事发生就可以的。
总要对朱祁镇作出惩罚措施。
可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都快当皇帝了,谁还敢惩罚朱祁镇呢?
他们前脚惩罚了朱祁镇,后脚朱见深登基了,会不会为了亲爹报复他们呢?
所以哪怕朱祁钰立朱见深为皇太子,只要朱祁镇发起夺门之变,大臣们多半还是不会反抗的。
夺门之变多半还是会成功的。
当朱祁钰没有儿子,自己又病入膏肓的时候,败局似乎已经注定了。
04、写在最后
那难道朱祁钰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要朱祁镇发起夺门之变,他就只能躺在床上任人宰割吗?
也不一定。
他还是有一个扭转乾坤的机会的,那就是尽早从宗室里找个孩子过继过来,立为太子。
虽然这意味着明宣宗朱瞻基一脉从此无缘皇位,明朝在大宗血脉尚存的情况下发生小宗易大宗事件。
但是既然太子已立,就一定会有人押注太子。
石亨他们要为了从龙之功用立朱祁镇夺位。
也必然会有大臣为了从龙之功保太子而对抗朱祁镇。
朱祁钰也会为了太子命令禁军出击,而不是直接放弃抵抗。
这时候朱祁镇成功的概率就微乎其微了。
朱祁钰的身后待遇也保住了,不会再被上“戾”这个恶谥。
但是明朝的大礼议会不会提前发生就不一定了。
你觉得是不是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