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29日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上周与欧洲政治人士在白宫会晤时,提出了一项不同寻常的设想——在乌克兰部署中国维和部队,以此作为推动冲突政治解决的方案之一。
不过,该设想立即遭到欧洲盟友和乌克兰方面的否决。据报道,欧洲国家与基辅方面认为,北京在俄乌冲突中“偏袒莫斯科”,特别是在被指“帮助俄罗斯军工体系维持运转”之后,让中国出现在乌克兰战场,难以被视为中立方。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一名高级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有此类具体讨论,称相关报道“不属实”,是“编造的消息”。
在此之前,8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中国“没有计划向乌克兰派遣任何军事人员或维和部队”。北京强调,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即推动政治谈判,倡导停火止战。
分析人士指出,即便该提议真曾出现在白宫内部,它也更像是一种“试探性放风”,而非成型方案。原因有三:
- 乌克兰的坚决反对:基辅一直担心任何“中俄挂钩”的外部力量进入乌克兰领土,会削弱其主权与谈判地位。
- 欧洲盟友的戒备:欧盟国家普遍对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角色存疑。
- 美国内部的政治算计:特朗普在竞选背景下频繁“甩出新点子”,试图展示“不同于传统外交”的解决路径,但实际落地可能性极低。
背景对比:和平倡议与维和部队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过去多次提出和平倡议,包括“十二点和平立场”,但都以政治对话为核心,从未涉及军事部署。若真的派出维和部队,将意味着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这不仅会被西方解读为“介入冲突”,也可能动摇中国“非结盟、中立调停”的国际形象。
评论:一个“不可能的方案”,折射外交焦虑
从现实角度看,“中国维和部队出现在乌克兰”几乎不可能成真。特朗普的提议更可能反映出华盛顿对乌克兰战局和西方团结的焦虑:
- 乌克兰战事陷入僵局,西方内部对援助成本、政治风险的分歧正在加剧。
- 欧洲国家并不愿承担更大安全责任,但也不想让“非西方力量”染指战后秩序。
- 美国国内大选临近,特朗普需要展示“自己能终结战争”的想象力,而不是继续拜登时期的政策。
最终,这一“维和设想”更像是一场外交“烟雾弹”。它提醒外界:俄乌冲突已不再只是欧洲危机,而是全球大国博弈的舞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