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阅兵惊现对地打击隐身巡航导弹:解放军“我全要”的导弹发展之路
在军事装备发展历程里,重大阅兵向来是展示国家军事实力与创新成果的关键窗口。传闻中的对地打击隐身巡航导弹在93阅兵中惊艳亮相,这一事件背后,藏着解放军在导弹技术领域独特的战略布局与发展思路。
![]()
93阅兵预演:神秘导弹初现
最后一次93阅兵前的预演现场,一位北京网友捕捉到一款此前仅存于传言、从未现身的导弹——弹身标着鹰击 - 18C的隐身巡航导弹。这一发现瞬间在军事爱好者圈子里炸开了锅,众人目光纷纷聚焦。
从外形看,鹰击 - 18C脱胎于鹰击 - 18家族。它保留了鹰击 - 18标志性的平直中部弹出式弹翼,但整体外形做了彻底修形,更接近美国的拉斯姆反舰导弹。这种独特设计,蕴含着深刻的战术考量与技术追求。
鹰击 - 18:仿制中创新
鹰击 - 18诞生之初就备受瞩目。它虽仿制于俄制口径系列巡航导弹,但并非简单模仿,而是融入诸多创新元素。其中最突出的是具备两段式末端高超音速突击能力,这使得它在攻击末端能以极快速度突破敌方防线,给予目标致命一击。
![]()
然而,鹰击 - 18问世时,大家就有疑惑:作为具备对地打击能力的长射程导弹,是否该进行隐身修改?实际上,隐身修改对巡航导弹意义重大。隐身修改后的巡航导弹,即便巡航速度较慢,也能确保更高生存效率,在突防过程中能更好躲避敌方雷达探测,提高突防率。想象一下,在复杂战场中,一枚隐身巡航导弹如幽灵般悄然接近目标,敌方往往在毫无察觉时就遭受打击,优势不言而喻。
巡航导弹技术路线之争
巡航导弹自诞生,就存在两条技术路线的争议。
亚音速隐身路线
以中国的鹰击 - 18C、美国的拉斯姆以及日本所谓具备十二向上能力的巡航导弹等为代表。这类导弹注重隐身性能,通过独特外形设计和隐身材料应用,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和红外特征,在敌方防空系统眼皮底下悄然飞行。它们速度相对较慢,但在对地打击,尤其是打击固定目标时,慢悠悠的飞行速度并非致命缺陷。
因为对于固定目标,导弹准确命中是关键,飞行时间长短并非首要因素。而且,隐身性能使它们在中高亚音速飞行时能更好隐蔽自身,不易被远距离发现,还可利用地形起伏低空突防,增加敌方拦截难度。若将隐身、低空飞行等技术手段组合运用,这类隐身化改进后的对地打击巡航导弹成功率会非常高。
![]()
高速突防路线
前苏联到现在的俄罗斯,以及中国一直支持高速突防巡航导弹路线。这类导弹追求极致速度,希望以高速飞行实现一击必杀。以俄罗斯为例,他们寄希望于导弹高速化突破敌方严密防空体系。毕竟在战场,速度意味着生存能力和打击效果,导弹飞得越快,敌方反应时间越短,拦截难度越大。
但这两种技术路线各有长短。以普通巡航导弹为例,虽突防速度慢,却能达到更远射程,对更远距离目标实施打击,取得更好打击效果。比如一枚两千多公里射程的导弹,以类似战斧巡航导弹每小时八百多公里速度飞行,需3小时以上才能抵达目标。对于反舰作战,这样的速度不合适,因为舰艇机动性高,3小时足够敌方舰艇规避。但对于对地打击,特别是打击工厂、桥梁等固定目标,慢悠悠的飞行速度问题不大。
![]()
而高速突防导弹虽能短时间内抵达目标,但飞行中消耗能量大,射程可能受限。且随着现代防空技术发展,高速目标也并非无法拦截。所以各国对走哪条路线看法不一,美国认为普通巡航导弹能满足远距离目标打击需求,俄罗斯则更倾向依靠导弹高速化实现战略目标。
中国海军的独特选择:“我全要”路线
导弹要打得准,除了信息保障跟上,自身能力也很重要。中国海军研制巡航导弹时,没有偏废任何一条路线。既不像俄罗斯单纯搞超音速导弹,也不像美国专注亚音速巡航导弹,而是按自身能力走出“我全要”的独特路线。
在这次93阅兵展示的整个陆海空军打击体系中,能看到中国远距离巡航导弹的多样化发展。有采用超燃冲压技术的长剑 - 1000巡航导弹,具备高速飞行能力,能短时间内打击目标;有走弹道式发展的鹰击 - 20、鹰击 - 21等导弹,利用弹道轨迹变化突破敌方防空系统;还有吸气式冲压的鹰击 - 16巡航导弹,飞行中利用空气中氧气燃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外,有类似滑翔弹道导弹的鹰击 - 17,通过独特滑翔弹道设计增加飞行隐蔽性和突防能力。再加上曝光的鹰击 - 18C,中国集齐了巡航导弹所有技术路径。
![]()
多样化导弹技术路径的优势
中国集齐巡航导弹所有技术路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面对不同时敏性目标以及不同强度目标时,作战参谋们有了更多更好的打击选项。比如对于时间紧迫、需快速打击的目标,可选择高速突防导弹在短时间内摧毁;对于防御严密、需隐蔽突防的目标,可派出隐身巡航导弹在敌方毫无察觉时完成任务。
即便对同一款目标,也能利用多种弹种的多种弹道进行规划,让它们尽可能同时到达。这样一来,敌方拦截系统工作载荷大大增加。想象一下,敌方面对多枚不同类型、不同弹道导弹同时来袭,防空系统必然手忙脚乱,难以应对,这无疑大大提高了突防效率,增强了作战胜算。
鹰击 - 18C:未来海军远程打击支柱
从目前情况看,鹰击 - 18C很可能成为海军未来装备的远程对地打击系统中亚音速隐身巡航导弹的支柱。在它的支撑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对沿海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将成倍提升。
![]()
随着军事技术发展,未来战场环境更复杂多变。拥有一款性能卓越的亚音速隐身巡航导弹对海军至关重要。鹰击 - 18C凭借独特隐身性能和较远射程,能在敌方防空体系外悄然发动攻击,对沿海地区军事基地、港口设施等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这将极大增强我国海军作战威慑力和实际作战能力,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领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总之,93阅兵中亮相的鹰击 - 18C隐身巡航导弹,是中国海军在导弹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解放军“我全要”发展战略的生动体现。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这款导弹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稳定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