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外界的注意力都在白宫峰会上,大家都在盯着特朗普和普京到底聊了什么。可另一边,在乌克兰东部的红军城方向,真正的血战正在上演。说白了,政治家的嘴炮还没定论,战场上的子弹已经替他们写好答案。
欧洲“出兵计划”的纸上谈兵
彭博社爆料,8月19日,欧洲十来个国家凑在一起开会,讨论要不要往乌克兰派兵。第一阶段是象征性的:英法带几百号人去乌克兰后方训练部队,远离前线,不参与直接战斗。第二阶段呢,就等美国表态——提供情报、武器、防空支持。
听起来像模像样,但问题是:俄罗斯根本不买账。莫斯科已经放话,只要西方敢插手,战火就会升级。所以,现在说“出兵”更多是政治姿态,真要落地,先看特朗普点不点头。
更尴尬的是,美国总统自己都表态了:就算俄乌签了和平协议,美国不会派地面部队,但可以提供空中支援。说白了,就是嘴上支持,身体很诚实。
英国的“狠话”和乌军的死命令
就在谈判呼声升高的节骨眼上,英国直接警告泽连斯基:**红军城绝不能丢!**要是被俄军在谈判前端掉,那俄方肯定会加码领土要求。
这话一出,乌军立刻把能动的预备队全往红军城调。红军城变成了关键战场,甚至比基辅嘴上说的“谈判”还关键。
问题是,乌军真有这个实力吗?
俄军空袭:反攻势头被掐断
乌军在北线一直尝试反攻,但现在气势明显弱了。原因很直接:俄军的空袭和无人机火力太狠了。
连乌军三四十公里外的集结点都被轰炸,换句话说,部队还没来得及全员冲到前线,就先被炸得七零八落。结果,乌军的反攻只能零敲碎打,每次出动兵力不多,搞点小规模冲击。
这反而给俄军赢得了喘息空间。新沙霍沃到沙霍沃以北一线,本来是乌军重点,现在反而被俄军稳住了。
干河谷里的硬碰硬
军事纪实的报道更具体:19日,俄军突击队从库切罗夫亚尔一线发动攻击,分两路出击。
一路向北,占住了库切罗夫亚尔和韦斯约洛之间的干河谷,还打进了韦斯约洛的西南角;
一路向东北突击,顶到通往格鲁兹斯科耶的另一条干河谷。
乌军第三突击旅正好从多布罗皮利亚方向赶过来,双方几乎要在谷地里正面硬拼。谁能扛住,谁就能守住北线的主动权。
而另一边,科洛德兹又起火,俄军突击队不断往里渗透,乌军死守。俄军的最终目标,还是盯着北部的T0514公路——一旦拿下,整个红军城北的补给线就会被扼住。
苏赫茨科耶:焦点之地
乌军这边最看重的是苏赫茨科耶到尼卡诺罗夫卡一线。为啥?
尼卡诺罗夫卡是俄军北线最薄的地带,一旦突破,就可能撕开口子;
苏赫茨科耶则是俄军向西攻击格里希诺的必经之地。
过去24小时,战斗最激烈的就是苏赫茨科耶。乌军夺回了村西北的铁路线,试图彻底封死俄军西进的路。但俄军没给机会,大规模布雷,同时强攻罗金斯科东北郊。
在罗金斯科,俄军第9摩步旅硬是打成了拉锯:白天突入市区,晚上被乌军赶出来;刚撤出,第二波又顶进去。整座小城已经被打成废墟,但双方谁也没占住上风。可以预见,要么俄军吃下罗金斯科,要么拿下别列茨克,否则他们难以往西推进。
南线牵制:72特战营上场
就在北线打得昏天黑地时,俄军突然在红军城西部、南部再到米尔诺拉德东部,发动了全线猛攻。
这次不仅是常规摩步旅,还有第72特种作战营参战,专门搞渗透破坏。目的很明显:牵制乌军,让他们不敢把全部兵力压上北线。
这种打法,就是典型的“声东击西”。
战场写在谈判前
现在的红军城,已经成了俄乌谈判的前哨战。
对俄罗斯来说,能不能在谈判前拿下一城一地,直接决定筹码;
对乌克兰来说,哪怕死守住一条铁路、一条补给线,都能撑出谈判桌上的底气。
欧洲嚷嚷着“出兵”,美国说“空中支援”,听起来像是在下注,但最后真正决定走向的,还是这些干河谷里的血战。
战争的逻辑很残酷:桌上的筹码,都是战场上拼出来的。
参考文献:
俄乌激战红军城:俄称打击乌据点 乌称挫败俄35次进攻
央视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