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你,爸爸会拼尽全力” :00后父亲割肝救女
原创君之言之君之言之2025年08月30日 00:02湖北
2024年初,浙江宁波00后夫妻陶女士与申先生迎来女儿伊一。
出生后不久,家人便察觉孩子皮肤、眼白持续发黄,初以为普通黄疸,却在社区、区级医院多次光疗、抽血仍不见消退。
4月,父母带着仅四十天大的伊一辗转宁波妇儿医院、杭州、上海多家三甲医院,能做的影像、生化、代谢筛查全部做完,仍无明确结论。
最终通过全外显子基因检测锁定罕见基因缺陷“胆汁淤积症Ⅱ型”。
报告出来那天,医生坦言孩子已出现早期肝硬化迹象,当地无条件处理,建议立即赴上海仁济医院进一步评估。
上海专家给出三条预后路径:药物自愈、药物反复、终需肝移植。
前三个月里,伊一靠熊去氧胆酸等常规药物维持,指标一度稳定。
谁料7月中旬病情急转直下,腹水骤增、凝血崩溃,上海方面当即建议“立刻准备亲体肝移植”。
夫妇俩随即转院至杭州树兰医院,父亲申先生第一时间完成配型。
8月13日清晨,父女同时被推入手术室,医生从申先生右肝叶精准切下约230克肝脏,经过七小时血管、胆道显微吻合,植入伊一体内。
术后第十五天,孩子顺利拔除两根腹腔引流管与高流量氧气管,预计下周出院。
而申先生因经济拮据拒绝术后住院观察,带着未愈的伤口回到出租屋自行换药,并于当日返回宁波打零工。
孩子奶奶探病时,见插管孙女仍咧嘴甜笑,忍不住泪崩。
这一幕被拍成视频上传网络,引发大规模转发与自发捐款,累计已筹得十余万元医疗费。
父母发现孩子黄疸——基因检测确诊罕见病——当地医院束手无策——上海医院建议保守——病情急转直下——赴杭州配型成功——父亲果断捐肝——术后经济窘迫——网络扩散带来援助。
每一个环节都透出普通家庭面对重病的无力与坚韧,也暴露出罕见病患儿“诊断难、治疗难、费用高”的普遍困境。
舆论之所以被瞬间点燃,是因为这组对比极具冲击力。
一边是婴儿天真无邪的笑,一边是亲人撕心裂肺的泪。
一边是父亲割肝救女的决绝,一边是术后奔波养家的辛酸。
它让人们看见“为母则刚、为父则钢”并非口号,而是无数平凡人正在用血肉之躯书写的日常。
可以肯定,伊一的生命得以延续,得益于现代医学,更得益于父母不抛弃、不放弃的意志。
但同样必须指出,十余万元只是阶段性费用,后续抗排异、营养支持、长期随访仍是一座看不见顶的大山。
社会捐助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
罕见病保障体系、儿童大病医保、器官移植专项基金等制度补位必须跟上,否则感动过后仍会有下一个家庭在风雨中挣扎。
孩子笑了,奶奶哭了,父亲转身又去打工了,镜头之外还有太多无声的角落。
愿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能像这对年轻父母一样,拼尽全力说一句:“放心孩子,有国家在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