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卡片关注一下,记得星标!
我是槽三刀,一个喜欢吐槽的布衣青年!
近日,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的新闻,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2025年8月28日,《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强调激活城市存量资源潜力,推进“好房子”和完整社区建设。
此外,此意见还提出优化产权整合、简化审批流程,并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财政补助提供资金支持。
例如,中央财政对入围城市给予最高12亿元的定额补助,重点支持地下管网改造、危旧房重建等民生工程。
地方层面,浙江、广州等地已开展试点,探索“业主主体+政府服务”模式,允许适当增加建筑面积、增配公共设施,并对采用模块化建筑的项目给予6%容积率奖励。
实际案例中,杭州桃源小区两幢危房采用原址重建,政府承担外立面改造费用,业主自筹主体工程资金,预计年底完工。
专家指出,此类政策通过市场化机制调动多方积极性,既保障居民权益,又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三刀认为,不少人住的房子,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预制板房,当时的建筑标准不如现在,几十年住下来,墙皮脱落、管道老化都是小事,有的房子甚至出现了楼板开裂、地基下沉的问题。
之前就听说有个小区,楼体已经被认定为D级危楼,却还是住着人,没有暖气,没有天然气,连厕所都是旱厕,冬天冷得受不了,夏天又闷又臭。
现在有了原拆原建,或许再也不用担心哪天下大雨,房子会出问题。
除此之外,此举还能给经济带来点活力。
有人算过,拆一栋老楼,重建一栋新楼,能带动建材、装修、家具、家电等近两百种产业,还能解决不少人的就业问题。
说实在的,现在不少行业都不好做,要是能通过原拆原建拉动一下,说不定能让更多人有活干、有钱赚。
就像有个做建材生意的人说,这几年生意不好,要是老房重建的项目多了,水泥、钢筋、瓷砖的需求就会多起来,店里的生意也能好点。
还有装修工人,也盼着能多接些活,不用再担心没活干、赚不到钱。
对老百姓来说,经济好了,自己的日子也能更安稳,这也是大家支持的一个原因。
可盼归盼,大家心里的顾虑也不少,最让人头疼的,就是“钱”的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要是不增容,光拆除加重建,每平米就要七八千,再加上旧房的残值,综合成本差不多一万五六,这样的价格在很多二三线城市,都能买套新房了。
要是想增容,多要几平米,可能还要按市场价补差价,这对很多家庭来说,实在是拿不出这笔钱。
另外,住老小区的不少是退休老人,工资就那么多,还要留着看病、养老,好像也没有闲钱来补这个差价。
除了钱,“协调”也是个大难题。
一栋楼里,少则几十户,多则上百户,家家情况都不一样。
有的人家觉得老房子还能住,不想折腾;有的人家有钱,愿意多掏钱增容,有的人家没钱,甚至连基本的费用都承担不起,更别说拆了重建了。
还有些实际的问题,大家也想不明白。
比如产权年限,现在住的房子,70年产权才过了二三十年,要是拆了重建,年限是重新算70年,还是接着以前的算?要是还是接着算,那花了钱重建,住不了几年又到期了,这不亏吗?
再比如新增的面积,要是多建了几层,这些房子能卖吗?卖的钱归谁?是归开发商,还是业主平分?还有过渡期间的住宿问题,拆了房子之后住哪里?房租谁来出?要是延期交房了怎么办?
之前还有不少地方搞过“旧房改造”,结果只是刷了刷外墙,换了几根水管,里面的问题一点没解决,最后就变成了表面功夫。
不可否认,“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就像一束光,它让大家看到了改善居住条件的希望。
只是希望这束光不要太短暂,希望决策能真的落到实处,希望每个住老房的人,都能早点圆上“住新房”的梦。
或许,这大概也就是所有盼着原拆原建的人,最朴素也最真诚的期待了。
请【 点赞 】,点【 在看 】,把文章【 转发 】给您身边的人,谢谢!
微信最近更新规则啦,只有星标这个公众号的读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内容更新。记得:点公众号头像图标—点右上角“...”—点“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更新啦~
点击上方小卡片关注一下,记得星标!
谨防失联,可关注下面小号
郑重声明:
文章素材来自官方媒体,作为自媒体创作者,始终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时事的相关评论,无不良舆论引导。
此外,对于事件的真实性,自媒体创作者很难把控,所以也请大家理性阅读。
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