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ent无法UGC」
「上网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开心❤️
最近搞AI创业的老乡们没活了。有鉴于此,我宣布开启下大棋系列,从战略高度锐评Agent平台。
下大棋就要站在老板角度。我们的口号是:人人成王兴,大伙都一鸣。
第一篇是Manus,第二篇是扣子,第三篇是MuleRun。」
老乡们,今天我们继续下大棋。
现在是2023年,我是张一鸣,AI模型大的来了,AI应用大的还没来,谁都不知道怎么搞。
问题:字节跳动应该做什么?
答案之一就是扣子coze,做一个低代码开发平台,最初免费提供模型API,再给便利的发布渠道,看看广大人民群众能搓出来什么好东西。
一年多后,这个实验有了结论。
我的暴论是,从扣子到扣子空间的路径转变, 再到扣子自身的开源转向, 证明了一件事:
Agent无法UGC,只能PGC。AI应用就得专业人士开发,普通用户最多只能开发点玩具,整不出正经产品。
扣子一开始想做2C平台,希望普通用户不用写代码,拖拽组件就能做出工作流、Agent。
一年多过去了,扣子平台上并没有诞生超过妙鸭相机的应用。这说明,扣子平台产出应用的天花板,是在妙鸭相机之下的。
这个也很合理,妙鸭相机团队都没有再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缺少产品定义能力的广大普通用户,做不出来好的C端产品才是合理的事情。
而且,低代码平台有一个核心问题:搭建工作流是一个非常复杂繁琐的事情。
虽然不用写代码,但你要去选择各种插件,测试每个节点能不能跑通,为每个节点、乃至整体框架写prompt。
我在coze和dify上都搭建了几个工作流,但我只能做非常简单的东西,稍微复杂一点就有各种问题。
要玩明白低代码平台,还是要学习的,并且学习成本并不低。
然而,版本更新了。
24年初,扣子刚发布时,Vibe Coding还没流行。但现在,Cursor、Claude Code这些AI编程工具,取代了低代码平台的开发功能。
我作为一个非技术背景的人,用Claude Code确实能跑通一个demo。这和低代码平台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我的想法,由AI直接转换成代码。Vibe Coding 是我说,AI 做。低代码平台是我得先想好用什么组件,再自己动手拼。
Vibe Coding彻底改变了低代码平台的价值取向。
低代码平台的价值,不再是让普通人做产品,而是提供工程化能力。
Vibe Coding很方便搓demo,但是屎山代码不可维护;低代码平台做应用很复杂,但是工程能力比较稳定。
一个开发者可以先Vibe Coding跑出一个demo,然后利用低代码平台上稳定、丰富 的组件,把它变成一个能稳定运行的应用。
所以,低代码平台就是无法To C的。它只能To B,面向开发者和小团队。
但专业开发者看重的东西,开源生态。扣子是落后的。
Dify从23年上线就开源了,n8n开源得更早。扣子直到最近才开源。这中间形成的开源生态,成了Dify、n8n的护城河。
Dify的插件比较丰富,开发者可以少重复造轮子
我关注的给企业定制Agent的专业开发者,基本都用Dify和n8n。
我问一哥们为什么,他甩给我一张群聊截图,扣子开发一个热点分析工作流,报价350元。而在n8n上,做一个视频工作流,价格一般在5000元。
一切尽在不言中了朋友们
门槛高低是一个用户选择问题。扣子此前的低门槛和封闭生态,吸引来的是大学生等C端用户,而不是专业开发者。结果就是价格内卷,专业开发者更不会来这个平台挣钱。
扣子是一个落后版本的产品。但是,字节不是一个落后版本的公司(百度)。
所以,我们看到了两件事。
一件事是,今年4月,扣子团队推出了通用Agent产品扣子空间。
另一件事是,扣子团队划归火山引擎,随后在7月把核心组件Coze Studio给开源了。
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扣子不能再To C了,一定要To B。
To C的业务,交给扣子空间来做。既然普通用户在扣子上开发不出足够好的产品,那么我们团队自己来打个样。
但是扣子空间做得如何呢?
扣子空间确实有创新,比如AI播客的音色非常逼真。但除此之外,扣子空间 在核心产品上是一个跟随者。
我使用Manus和 扣子空间 的感受是一样的。
我没有那么多需求。我的搜索需求被ChatGPT解决了,搓demo的需求被Claude Code解决了。我真的没什么需求再上一个通用Agent。
不过,Manus还是有继续创新的。它最近增加了邮件交互功能。你可以直接给Manus 发邮件让它干活,它会把结 果用邮件发回来。
能看出 Manus 是想解决 通用 Agent 最大的问题:用户面对一个独立的搜索框,确实没有想法。
但我每天会收到很多邮件,现在,我可以把newsletter、工作邮件直接抄送给 Manus,让它帮我处理。
这种创新,是否就是创业团队更容易发生呢?
创业团队能够持续创新。而后来者即便强大如字节,也只能在工程和运营能力上追赶。
从扣子到扣子空间,字节跳动的逻辑变化非常明显。
Agent是一个无法UGC的东西。它至少应该由小团队或者专业开发者来生产。
所以,要做AI应用,就两个路径。
一个路径是,你自己上,做一个好的产品,去超越Manus,干掉Singaporean
另一个路径是,你做一个平台,但不能面向C端用户,而是要面向小B和专业开发者。但Dify、n8n已经占据了这个生态位,开源生态就是长期壁垒。
有没有第三种可能:抛弃开发这个部分,只做Agent发行平台?
我不需要一堆C端用户在我这平台上整活了。我把门槛再提高一些,只接受合格的专业团队开发的Agent产品。平台负责提供发行渠道,提供算力、云电脑等基础设施。
很好,这就是阿里云投资的Mulerun的思路。
正所谓,有诗曰:
巧手繁 劳千丝扣,大道重开万马骡。
请看下一期葬AI。
(本文配图由 ChatGPT 生成,Gemini 2.5 Pro 辅助写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