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至2025年8月,历时9个多月的生殖健康科普活动在东莞持续开展。由东莞市医学会主办、东莞市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承办的“2024 年东莞市重大科普项目:助力国家‘三胎’政策——‘生殖健康’进社区系列科普活动”,覆盖全市多个社区与医疗机构,通过8期线下活动、7期线上课程、2场线上科普直播及1场科普比赛,构建了“科普+服务+培训”三位一体的健康促进模式,累计惠及市民超万人次,收获社会广泛好评,成为东莞落实“三胎”政策、推进“健康东莞”建设的生动实践。
多元形式扎根社区,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
系列活动始终以“进社区”为核心,将专业生殖健康服务触达群众。2024年12月15日,首期活动在石碣镇石碣上一村拉开帷幕,义诊咨询、健康课堂、知识问答等丰富形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科学备孕、优生优育知识。此后,活动陆续走进东莞中心公园、市妇幼保健院、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场所,并结合“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重要节点,量身打造“关爱女性健康”“守护生命起点”“关爱男性健康”等主题专场,让科普内容更贴合不同人群需求。
“专家讲得很清楚,我终于明白怎样科学备孕了。”参与第三期活动的南城街道李女士感慨道,“这种走进社区的活动特别贴心,解决了我们很多疑惑。”东莞市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东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宋亚丽也表示:“社区是居民获取健康服务的重要起点,在社区层面开展科普教育,能最大程度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专业资源下沉基层,筑牢医疗服务根基
除面向市民开展科普外,项目还聚焦医务人员能力提升,通过多形式培训为基层医疗注入动力。第五期、第八期活动分别围绕“生殖健康技术新进展”“辅助生殖技术前沿”开设专业培训班,邀请省内外专家深入解读不孕不育诊疗、生育力保存、PGT技术等热点内容;第六期活动以“疑难病例讨论”为主题,集中展示市人民医院、市松山湖中心医院等单位的10个典型病例,医务人员通过经验分享、集体研讨,进一步开拓临床思维。
2025年5月至8月,项目还推出“生殖健康线上大讲堂”,7期线上直播课程覆盖辅助生殖、激素解读、流产筛查等议题,打破时空限制,让基层医务人员便捷获取前沿知识。
科普比赛激发创意,让健康知识“活”起来
为推动健康科普创新传播,2025年7月,项目发起“生殖健康科普比赛”,面向全市医疗机构征集表演、视频、演讲、图文等多类作品。活动共收到64份投稿,专家组从科学性、创新性、表达能力等维度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部分优秀作品还在松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展示传播,既为市民提供优质科普内容,也展现了东莞医务人员的科普创造力与社会责任感。
与此同时,项目还在第四期、第六期活动中举办两场科普能力培训会,针对性提升医务人员的科普传播技巧。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男性健康科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袁轶峰教授在授课时强调:“科普不是简单复制医学知识,而是要把专业内容转化成公众能理解、记得住、用得上的语言,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多方联动响应政策,构建健康东莞新生态
据统计,活动累计参与专家86人次,覆盖全市大部分镇街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线下服务群众超1000人次,线上活动观看量突破20000人次。“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市民对备孕、优生、不孕不育等问题的认知,也强化了基层医疗队伍的服务能力。”宋亚丽主任表示,未来东莞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科普形式、优化服务内容,为落实“三胎”政策、建设“健康东莞”注入更多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