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特朗普竞选2028撼动美国宪法?民调撕裂背后藏着三个危险信号

0
分享至

这两天美国政坛被一份民调炸开了锅。

超半数共和党选民公开支持特朗普冲击第三任总统,完全无视宪法里白纸黑字写的“总统最多干两届”。

特朗普团队直接开卖“2028”周边帽子,国会山里还有议员要专门给他改宪法条款。

可你要是看看整体数据,近八成中间派和九成民主党人都举着反对牌。

这事说穿了就是:有个老熟人想打破规矩再当总统,结果自己人狂热支持,外人集体炸毛。

先掰扯明白到底怎么回事。

进步数据研究所上周发了个报告,1237个受访者里53%的共和党人说特朗普再干四年没问题,但民主党那边91%直接掀桌子。

有个细节特别损,田纳西州议员搞了个修正案提案,说只能给特朗普开这个后门,其他两位前总统想都别想。

现在美国街头到处是举着“护宪派”标语的人,联邦法院门口这几天堆了几百封举报信。



特朗普倒是在自营网店赚得盆满钵满,“2028”帽子卖断货三次,还专门发声明说“人民需要我回来修好这个国家”。

这事根本不是单纯的支不支持特朗普,而是捅到了美国立国的命根子。

二十二修正案是二战结束后专门防着再出罗斯福那种四连任总统才设立的,七十年来两党默契守着这条线。

现在共和党基层突然掀桌子,表面说是“国家危机需要强人”,实际上就是特权思想作祟。

你看提案议员说只给特朗普豁免权,摆明搞双标。

今天敢为一个人改宪法,明天就能为十个人改,这么搞下去总统制变皇位世袭了。

有人说宪法本来就是人定的,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这话听着挺在理,但真操作起来全是漏洞。

2020年大选特朗普输掉时,那帮喊“选举舞弊”的人现在又说支持他打破规矩,这不就是玩双标吗?更吓人的是,有特朗普支持者接受采访时说“只要他能解决问题,当终身总统都行”,这种话放在任何正常国家都是警钟。

总统制变成个人崇拜,两百多年的制度根基说垮就垮。



民主党人这次倒是难得团结,九成反对率创下历史新高。

不是说他们多喜欢拜登,而是看明白了制度红线不能破。

西雅图有位退休法官说得狠:“今天敢给特朗普开后门,明天华尔街大佬就能买总统位。

”中间选民的态度更有意思,77%反对率比预想还高,说明大家心里门儿清——规矩就是规矩,不能因为喜欢谁就搞特殊。

这个共识要是破了,美国政治真要乱套。

现在最危险的不是特朗普能不能当总统,而是有些人开始把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

亚利桑那州最新民调显示,35岁以下共和党支持者里,有61%认为“伟大领袖应该不受规则约束”。

这种思想蔓延开还得了?看看国际上有多少国家毁在领导人无限连任上,阿根廷、委内瑞拉全是活教材。

美国人天天喊着捍卫民主,结果自己家里有人要把民主根基给刨了。

当然有人会说,特朗普现在不是总统,谈这个太早。



但政治红线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当年希特勒也是靠民主程序上台的。

现在这个时间点爆出这种民调,摆明了在测试公众底线。

政客们算盘打得响:先放风试探,再慢慢推进,温水煮青蛙最要命。

弗吉尼亚大学政治系有个研究说得好:“当破坏规则变成选项时,规则就已经死了。

不过这事也让人看见美国制度的韧性。

别看闹得凶,现实操作难度极大。

修宪要过国会两院三分之二门槛,现在众议院共和党就多8席,想都别想。

州议会那边民主党控制着关键摇摆州,真走到修宪那步肯定卡死。

说白了这就是场政治真人秀,既满足基本盘胃口,又能给对手泼脏水,顺带给自家网店带带货。



那些嚷嚷着要改宪法的政客,真到投票时保证跑得比谁都快。

说到底,总统任期制就像高压线,碰了就是动摇国本。

这不是支不支持某个人的问题,而是守不守得住立国原则的选择。

现在全美各大学法学院都在开研讨会,纽约时报广场大屏幕在循环播放历任总统宣誓视频。

民意看似分裂,其实绝大多数人心里有杆秤——可以换总统,不能换规矩。

二百多年传下来的制度,不能毁在个人野心上。

特朗普能不能选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人还记不记得当年为啥定下这条规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万国明信片
万国明信片
跟我了解国际时事
1538文章数 7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7分钟上齐3道菜 太二酸菜鱼"活鱼现做"遭质疑

头条要闻

7分钟上齐3道菜 太二酸菜鱼"活鱼现做"遭质疑

体育要闻

诺维茨基退役十年后,德国篮球走向巅峰

娱乐要闻

60岁张曼玉定居法国:瘦成皮包骨?

财经要闻

华与华秒怂 罗永浩称已接到对方道歉

科技要闻

中国将依法依规开展TikTok技术出口审批

汽车要闻

后轮转向和5C 2026款梦想家把想到的都给了

态度原创

房产
数码
手机
本地
公开课

房产要闻

当海口书包房卷向「未来」,这里的孩子和房价,都在高速超车!

数码要闻

苹果 watchOS 26 正式版推送

手机要闻

苹果发布包含全新液态玻璃设计的iOS 26和iPadOS 26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草原驭秋风 祁连山邂逅黑河源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