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下沉城乡
健康服务温暖民心
中国计量大学“炽热青春——救在身边”实践队 | 三下乡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创伤、溺水等紧急情况频发,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研究表明,普及防溺水知识和心肺复苏分别在事发前和事发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基层群众对心肺复苏和防溺水知识的掌握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蝉鸣裹着暑气,却没挡住我跟着中国计量大学“炽热青春——救在身边”实践队行动的脚步。作为队里的一员,这个月我跟着队友们和永康市红十字会的老师,跑遍了永康的城乡,从清晨的江畔排查到傍晚的社区宣讲,每一件事都刻在心里,成了这个夏天最有意义的记忆。
一
“一圈一杆一绳”,维系双向互动
我们每天的行动常从清晨开始。天刚蒙蒙亮,朝阳把江面染成淡金色时,我已经跟着红十字会的老师和队友们来到水域沿线。我们的任务是排查“一圈一杆一绳”——也就是救生圈、救生杆和救生绳,这是守护水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逐个检查救生圈,查看是否存在老化开裂或破损情况;仔细排查救生绳,确保没有打结、缠绕或磨损现象;认真检验救生杆,保证其长度足够、坚固耐用。一旦发现设备缺失的点位,我们便立刻响应,及时补充,确保永康水域沿线所有风险区域都配备了齐全、有效的救援装备,为群众的健康安全筑牢第一道防线。
我们通过亲身参与排查,将安全意识内化为自觉行动,同时也把这份对健康的重视传递给了沿岸的每一位群众;我们用点滴行动拉紧了守护与被守护的纽带,也让健康理念与共富目标紧密相连。这既是健康育人的细微渗透,让守护生命成为共识;更是共富路上的温暖注脚,护住了每个家庭的安稳,为大家奔向美好生活增添了踏实底气。
二
“小海豚计划”,课堂到身边
为守护孩子们的暑期安全,永康红十字会推出了充满温情的“小海豚计划”。这是一项专注于预防儿童溺水的公益行动,特意在村民聚居的村落、人口密集的社区、易发生危险的水域附近以及外来人口较多的地方,设置了供孩子们安全戏水的户外泳池。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这里给孩子和家长们讲防溺水知识,把健康育人的理念送到居民家门口,为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天色渐晚,暑气渐渐消散,当我们走进西津桥社区时,“小海豚”游泳场早已是一片热闹景象。瞿同学主动走上前,结合夏季溺水事故高发的特点开始讲解,特意强调了预防溺水的“六不准”原则。整个宣讲过程注重实用性,目的是有效提升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这正是健康育人的生动实践,让安全与健康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扎根,也让家长们更懂得如何守护家人。
三
心肺复苏进基层,抓牢“黄金四分钟”
我们团队以守护生命为使命,用急救知识传递健康力量,为共同富裕筑牢民生根基。我们走进金华市永康市的西津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芝英镇等地,将急救课堂送到涵盖幼童到老人的居民身边。通过情景模拟,详细演示胸外按压、AED使用等技能,并指导大家在模拟人上进行实操练习,让“人人学急救”的健康理念融入基层,切实提升群众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这些行动既是健康育人的生动实践——让急救知识成为每个人的“健康技能”,在教与学中培育责任意识与生命关怀;更是共同富裕的坚实支撑——当每个家庭都有“生命守护者”,每个救援者都增添“急救buff”,就能有效减少意外带来的家庭负担,让健康成为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底气,让“守护好每一个人”的共富理念在一次次技能传递中落地生根。
青春献礼 · 砥砺奋进
从江畔晨巡时对“一圈一杆一绳”的细致守护,到“小海豚计划”里泳池边的安全宣讲,再到心肺复苏技能在社区的传递,我们团队与永康市红十字会的行动,始终紧扣健康育人的内核,为共同富裕注入了鲜活动力。
这些实践,让健康意识融入日常,让急救技能走进万家,在教与学中培育责任与担当——这是健康育人的深意;更以“守护每一个生命”的执着,减少意外带来的家庭负担,让健康成为群众奔向美好生活的底气——这是共富路上的温度。当健康理念扎根基层,急救力量遍及角落,健康育人与共同富裕便在一次次守护中同频共振,绘就出“人人安康、家家幸福”的民生新图景。
来源:中国计量大学
作者:杨欣淼 盛怡琦
图片来源:中国计量大学“炽热青春——救在身边”实践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