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的治国策略看上去完美至极,安全上继续依赖美国,经济上继续依赖中国,身上绑着两个国际大国,立于不败之地,自己只需要当“润滑油”就够了。
但现实告诉李在明他这个“润滑油”根本就不够“滑”,依赖两个国家就意味着要讨好两个国家,但中美之间的矛盾他又调和不了,想要左右逢源却是两头碰壁。
李在明为什么如此的异想天开?他都碰到了哪些“壁垒”?
![]()
8月24日这一天,韩国又一次开启了自己“左右逢源”的策略,总统李在明兵分两路,自己亲自率队飞往华盛顿,又派出一支高级别特使团前往北京,作为美国曾经的忠实小弟,这样的行为无异于是踩钢丝。
李在明好像是在外交上游刃有余,希望自己能像印度那般多向结盟,为的就是能给韩国捞取双份利益,然而李在明的立场却和印度没法比,仅一天时间就暴露了韩国根本就是在异想天开,李在明面对的根本不是在两个选项中做选择。
美国开出的“高价”甚至带着一些屈辱,韩国在安全问题只能绑定美国,至于美国开出怎样的“安全账单”,他只能照单全收,就算是价格高昂到不合理,李在明也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
而李在明在中国这边也没捞到多少好处,只想“拿”不想“掏”,企图“空手套白狼”在我们这是行不通的,经济问题需要中国打开大门,但想要继续享受经济红利,韩国不先拿出点诚意来是不行的。
![]()
但自从李在明上任之后,国内对他的态度就飘忽不定,李在明显然没有足够的老本去同时支付两份代价,李在明的美国之行其实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祥之兆,当他的专机降落在机场时,迎接场面只能用俩字形容——“寒碜”。
没有红毯、没有高官,前来接机的只有国务院一位代理礼宾官外加一名韩裔美军上校,这种近乎无视的接待规格让韩国国内的舆论炸了锅,这是一个国家领导人应该享受的待遇吗?这不就是美国人赤裸裸的“嫌弃”吗?但明眼人能看出来这就是一个下马威。
![]()
带着这种压力走进会谈室的李在明姿态放得极低,他极力吹捧特朗普是“和平缔造者”、让美国再次伟大的领袖,然而廉价的赞美换不来任何善意,特朗普直接摊牌递上了一份沉甸甸的账单。
特朗普直截了当地要求韩国,必须提升国防开支,要知道韩国目前的军费水平已经不低了,但特朗普狮子大开口要再次让这个数字提升一倍,这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负担,更是要把韩国更深、更牢地绑上美国的全球军事战车。
面对如此苛刻的要求,李在明只得承诺会增加军费支出,之后美方提出要大幅提升驻韩美军的“战略灵活性”,这个听起来很专业的词汇,翻译过来就是驻扎在韩国的美军,不能只盯着朝鲜半岛,一旦台海、南海有事,必须能够随时将兵力和装备抽调过去。
![]()
特朗普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把韩国这个“后方基地”变成美国介入地区冲突的“前沿跳板”,这无疑是对韩国长期奉行的“安美经中”的致命一击,一旦答应韩国就可能在自己毫不知情、也无意卷入的冲突中,被迫站队甚至成为炮灰。
如果说前两项还能勉强讨论,那么接下来的则直接触及了韩国的国家尊严,美方竟然提出驻韩美军基地的土地所有权应该直接划归美国所有,这个离谱的要求直接关乎一个国家的尊严,但面对这个关乎国家主权的问题李在明却选择了沉默。
就在李在明在华盛顿感受刺骨寒意的同一天,他派出的总统特使团抵达了北京,他们激励强调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希望双方能“管控分歧”并“加强经贸合作”,但想从我们这里拿到想要的经济利益,必须先跨过“政治门槛”。
韩国经济的命脉早已和中国市场深度捆绑,今年双边贸易额高达3000多亿美元,中国连续20年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光是电子产品这一项,每年都能给韩国带来上百亿美元的经济。
![]()
然而特使团在北京会见的所有中方人士,从高层领导到部门官员无一例外都“高调”地提到了同一个问题——韩国国内愈演愈烈的“反华”情绪。中方的态度非常明确,要求韩方必须拿出实际行动与这种破坏两国关系的“反华”行径划清界限。
![]()
我们的意思很明白,经济合作可以谈,但前提是政治互信,信任的基础就是韩国要有效管控国内的负面氛围,特使团倒是给了一点口头保证,但这种口头保证,看起来似乎分量不足,因为李在明政府的言行实在太过矛盾。
他本人公开表态尊重“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可转过头又拒绝了中方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活动邀请,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不确定性,今天你人都不来,想要靠着几句话就换回经济,这买卖未免让我们太亏了。
![]()
李在明外交的真正病根,其实在于韩国内部的问题他在今年6月的大选中,以不到1%的微弱优势险胜,他的执政从一开始就缺乏强有力的民意,任何一项政策都可能招致反对派的猛烈攻击。
他这种试图在中美之间搞平衡的策略在自己所属的党内都遭到了不少批评,一些人指责李在明是“对华妥协”,这种内部压力迫使他必须在行动上时不时地与中国保持距离,不然他就无法摘掉“亲华”的帽子,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他的对华政策会如此摇摆和矛盾。
而且韩国国内近期出现了一系列“有组织”的反华游行,甚至发生了冲击中国驻韩使馆的恶性事件,面对这种局面,李在明初期的反应在外人看来实在迟缓,换句话说就是“没当回事”,直到中国使馆方面多次进行严正交涉后,他才表态要对这些行为进行限制。
![]()
他之后所采取的措施也是治标不治本,更像是一种迫于压力的敷衍,这也说明了李在明有些时候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既想保住中国市场这个巨大的经济利益来源,又迫于美日压力和国内的政治氛围,急于证明自己并不“亲华”,这无疑是一场“走钢丝”。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