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综合管理部的一员,我们习惯了幕后的角色:发通知、收资料、做统计、协调会议、上传下达……日复一日处理着不可或缺却看似琐碎的“杂事”。久而久之,不仅同事们可能对我们的价值定位模糊,有时连我们自己,也在这繁杂的日常中,渐渐看不清自己的坐标——难道我们仅仅是“勤杂工”?是“行政支持”吗?
然而,一场为期49天的“成功方程式”陪读共修之旅,通过七次共修共建的浸润,在一次次部门交心同频中,我们开始清晰地看到:我们远不止于“后台服务”,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创新驱动、管理赋能等工作中,我们是团队“成长的同行者”,是维系组织生命活力的“毛细血管”,更是将企业文化理念播种在弘毅沃土上的“深耕者”。
在这49天的心路历程中,我们相信“真正的管理,不只是管事,更是成人达己、成就团队。”理解的难点不在于字面,而在于将其融入实践的“血肉化”过程。这场共修,将我们每个人从孤立的“个人学习”状态,有力地推向了紧密联结的“团队共修”。这一场深刻的部门内部修行,促成了学习从个体感悟到集体觉醒的跃迁。
最初,我并不理解这49天的意义。坐在会议室里,听课、完成作业,于我更像是一种被动的配合,一项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然而在一次讨论中,一句话忽如惊雷,“请清楚为什么让你们参加这场培训!听到什么就代表学习了什么,坐在这里就要有坐在这里的思考!”那一刻,我豁然开朗:真正的成长,始于对自我更严格的要求。
在部门整体氛围的积极带动下,我不再是沉默的旁观者。我开始主动投入,对每一个课题进行深度思考,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里,我不断寻找、明确并最终坚定了自己的岗位价值。学习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集体的智慧碰撞。我们一起将抽象宏大的课题层层拆解,在坦诚的“共商共建”中激荡思想,最终凝结成源于我们实践、引领我们前行的共识与蓝图,呈现给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这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净化之旅。我们努力将公司的使命愿景渗透进潜意识,践行“去欲还本,回归纯粹”的箴言。我们真切体会到,进取心是幸福感的源泉。在自我精进中找到个人价值感的同时,我们也将“提升员工和客户的幸福感”内化为衡量自身职业成就的重要标尺。
在这场学习的过程中,我虽然没有站在聚光灯下,但是我站在光的旁边,学着理解光、传递光。培训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新一轮深耕管理实践的起点,直到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束微光,照亮组织前行的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