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灵活就业人员而言,可按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过,多数灵活就业人员选择参加的仍是职工养老保险。就这类养老保险而言,目前已无法进行一次性补缴。若一名灵活就业人员临近退休年龄,却尚未缴满最低缴费年限,则需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直至缴满方可办理。当然,若灵活就业人员选择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后者当前仍可进行一次性补缴。若补缴5万元,能领取多少养老金呢?
在此,我们通过具体案例予以说明。假设一位1965年8月出生的灵活就业人员,已缴纳5年职工养老保险。依据延迟退休时间表,其退休年龄为60岁零2个月,退休时间为2025年10月。鉴于当前职工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显然其缴费年限差距较大。即便继续缴纳10年,仍难以满足缴费年限要求,因为2030年之后,缴费年限将从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
而且,即便缴满养老保险,其年龄也已达70多岁。在此情形下,将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进而完成一次性补缴,及时享受养老金待遇,或许是较为妥当的做法。
若选择将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那么职工缴费年限可合并至居民养老保险中,同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余额也可转至居民养老保险。
例如,上述缴纳了5年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为1.8万元的灵活就业人员,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后,需一次性补缴12年。若补缴5万元,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则为6.8万元。下面我们来计算其可领取的养老金数额。
根据城乡居民养老金计算公式,养老金等于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之和。其中,基础养老金由当地按固定金额发放。目前,多数地区的基础养老金低于200元。我们假设其所在地基础养老金为18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6.8万除以139,即489元,其领取的养老金总额为180加489,即669元。
尽管此类养老金相较于职工养老金水平偏低,但能避免延迟领取养老金,及早享受待遇,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综上所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保时,若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无法进行一次性补缴;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当前多数地区仍可进行一次性补缴。从养老金水平来看,参加职工养老保险所获待遇相对更优。然而,若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的时间较短,且临近退休年龄,此时可选择转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尽早获得养老金待遇。如一次性补缴5万元,所领取的养老金可能达五六百元以上。若在上海,由于基础养老金可达1555元,领取的养老金甚至可能超2000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