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的风,带着雪的腥冷,吹得脸颊生疼。
22岁的毛东东,背着30斤的背囊,一步一步踏在边防哨所的雪地上,脚印深深浅浅,像极了那个他从小听父亲讲起的故事——长征路上,红军的足迹。
他没说一句苦,和战士们一起啃冻土豆、钻帐篷、站岗巡逻,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高大沉稳、目光坚毅的新兵,是毛主席的曾孙。
就像很多人所没看见的那样,毛东东不是光环下长大的孩子,而是在泥里,雪里,日头底下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年轻军人。
1米87的身高,穿上作训服时背脊笔挺,站在国防科技大学的训练场上,就像一棵迎风挺立的青松。
晨光透下来,他的额头挂着汗珠,眼神却从未动摇过,在他身上,看不出一丝骄矜,只有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沉稳与自律。
据资料显示,毛东东出生在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日子——2003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整整110周年。
那夜,北京寒风凌厉,毛新宇抱着刚出生的儿子,看着日历红了眼眶,奶奶邵华则轻轻把孩子的小手贴在自己掌心,这一刻,仿佛命运早就安排好了一切。
可命运从不亏待脚踏实地的人,毛东东的成长,不靠姓氏,不靠背景,他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小时候,家中从不提“你是伟人后代”这样的说法,毛家的家教,是规矩,是克己,是知行合一的身教。
有时,父亲会带着毛东东去爬香山,一边走,一边讲“红军长征”的故事,这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另外,毛东东还展现出极强的自立能力,对自己非常严苛,发挥“勤奋好学”的优秀品质。
虽然年龄尚小,但他见了生人不躲不怯,眼神里似乎有种不属于孩童的沉静。
时间飞逝,到了上中学时,毛东东选择了一所离家较远的公立学校,坚持住校,不走读,几年时间里,他和大家一样啃馒头、抢澡堂、在宿舍楼道里背单词到深夜。
没人知道他是谁,直到毕业那天,室友才从别人口中得知他的家世,可在很多人心里,早就认定了他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不是因为姓毛,而是因为他从没摆过架子,也从不偷懒。
三年前的夏天,毛东东长成了大人,凭借优异的成绩,他如愿拿到了国防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有天,他站在毛主席铜像前,神情久久未动,那一刻,他不是仰望伟人,而是在与祖辈对话。
到了军校,毛东东的生活并不轻松,他喜欢钻研,有时对着地图一坐就是一天,推演二战战役的走向。
虽然他的身份有些特殊,但在他的心中,或许认为世界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自我打磨与挑战。
毛东东从不炫耀,也从不回避,他知道这条路注定不易,但他愿意走下去,他不是影子里的孩子,而是光照下的男人。
现如今,毛东东还奔波在军校的课堂与训练场之间,身为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后人,他用行动告诉世界:真正的传承,不是活在过去的荣光里,而是把信仰变成自己脚下的路。
那条路,或许遍布荆棘,但他走得无比坚定。
从雪夜边防到课堂讲坛,从翻烂的传记到顶端的军事方案,从一个幼儿园孩子的善念,到如今肩负家国使命的青年军人,毛东东的人生,就像一条深埋地下的红线,牵引着先辈的意志,延续着民族的力量。
他不是传奇,却在用脚步书写传奇,他不曾高声宣讲,却让人肃然起敬。
毛东东像韶山的映山红,年年岁岁,根扎在土里,花向着太阳,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他的存在,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方向。
有人说:毛东东用22年的时间,走出了一条不靠姓氏、不靠背景的路,这条路写着信仰,载着初心,通向远方。
在他的世界里,开国背包带不是荣誉的象征,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毛东东把它当成传家宝,不是为了纪念,而是为了继续。
也许未来他会站在哪个岗位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会站得稳,走得远。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传承,是在风雪之中扛起责任,在平凡之中点亮希望。
像他这样的人,不需要谁来定义,他们本身,就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家国史诗。
参考资料:
毛新宇携全家再回韶山祭祖 向毛东东毛甜懿介绍毛泽东的学习故事.政事儿2018-04-07 20:53
百科:毛东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