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个白人雇佣兵+走私犯,一个黑人渔民+矿工,一个为了找到钻石,一个为了找回儿子,共同踏上了一段充满暴力、血腥、死亡的旅程。这就是今天分享会为大家带来的这部好莱坞经典之作——
《血钻》
PART
01
电影分享会
Movie sharing club
故事主要发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非洲的塞拉利昂,那时塞拉利昂地区的上空总是弥漫着战火的硝烟。同时,塞拉利昂地区的非法钻石贸易也是十分猖獗。而这一非法贸易与当时该地区的内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电影中,塞拉利昂的叛军,屠戮当地民众,抓捕强壮的当地人前往钻石矿区挖钻石。他们剥削利用当地人来获取钻石,再用钻石与一些白人走私商贩换取军火,换取的军火则用来对抗政府军。
那些钻石则主要流入美国市场,最后会被那些喜欢钻石的买家买走。这样一条非法的贸易链条就形成了。可以说,钻石是支撑塞拉利昂内战的核心。
这链条上的买家和卖家各取所需,总能获得他们想要的利益。只有那站在冰冷河水里挖钻石的塞拉利昂平民什么也没有得到。
电影围绕着一个巨大的粉红色钻石展开,它既是财富的诱惑,也预示着血腥的代价。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丹尼·阿彻是一个南非钻石走私者,他的人生信条是“在非洲,钻石就是上帝”。
阿彻是一个典型的反英雄人物:机智、冷酷,却在战火中逐渐显露出内心的脆弱。他与杰曼·翰苏饰演的所罗门·万迪相遇,后者是一个普通的渔夫,被叛军掳走后被迫在钻矿劳作,只为找回被绑架的儿子。
詹妮弗·康纳利扮演的美国记者麦迪·鲍恩则代表了外部世界的视角,她试图通过报道揭露血钻石贸易的黑暗面,却在过程中卷入个人情感的漩涡。
这三条叙事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层层推进的冒险旅程,从钻矿的泥泞到约翰内斯堡的街头,再到伦敦的拍卖场,观众仿佛亲身经历了非洲大陆的动荡。
PART
02
电影分享会
Movie sharing club
兹维克导演在处理剧情时,巧妙地平衡了商业元素和现实批判。塞拉利昂内战中,数以万计的孩子被强征入伍,被迫成为战争机器的一部分。兹维克通过这些场景,质疑了西方世界对非洲资源的掠夺——那些闪亮的钻石戒指背后,是多少非洲人的鲜血?
说到表演,这绝对是影片的最大亮点。小李子在片中展现了从《泰坦尼克号》时代转型后的成熟演技。这部电影让他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虽然最终输给了《末代独裁》的福里斯特·惠特克,但他的表演无疑是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一。
相比之下,杰曼·翰苏的表演充满了爆发力,尤其是在找寻儿子的段落,他吼叫时的声音仿佛能穿透银幕,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共鸣。他也因这部电影赢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
影片的视觉风格也值得称赞。摄影师爱德华多·塞拉捕捉到了非洲大陆的壮美与残破:广袤的草原、湍急的河流、燃烧的村庄,这些画面交替出现,形成强烈的对比。兹维克借鉴了《卢旺达饭店》和《最后的苏格兰王》等影片的元素,但加入了更多好莱坞式的张力。
PART
03
电影分享会
Movie sharing club
2006年影片上映后,引发了关于“无冲突钻石”认证的讨论,许多珠宝公司开始承诺不采购血钻。这部电影的票房虽然不算爆炸(全球约1.7亿美元),但其社会影响力远超商业成绩。
回过头看,2006年是迪卡普里奥的丰收年,除了《血钻》,同年他还有一部《无间道风云》,这两部电影让他从偶像派彻底转型为实力派演员。
兹维克导演则延续了《光荣战役》和《 最后的武士 》的风格,擅长在历史事件中挖掘人性故事。今天重温这部电影,尤其在当下全球资源争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它依然发人深省。战争的创伤不会轻易愈合,但通过这样的作品,我们至少能多一份警醒。
《血钻》2006
导演: 爱德华·兹威克
编剧: 查尔斯·里维特
主演: 史蒂夫·库根 / 朱莉娅·福西
豆瓣7.6IMDb7.1
从印度苏丹、巴西的葡萄牙人到南非的工业家,如何使用强迫劳动和政治压迫,囤积钻石以维持高价;英帝国主义通过钻石贸易垄断实现种族压迫和帝国主义怪诞幻想,扩大殖民统治;世界最大的钻石开采者戴比尔斯如何为钻石行业定下基调,又透过钻石参与到20世纪历史上一些最黑暗的时刻,以及为人所谴责的“血钻”是如何诞生的。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到今天,这种情况依旧毫无改变。
《血、汗、泪:世界钻石争夺史》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点个“赞”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