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4-10 月我国进入汛期,防汛抗洪工作需依托河道、水库等区域的水位与雨量实时数据。传统水文监测依赖人力巡查,面对偏远区域的监测点时,不仅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还存在数据获取滞后问题,难以满足防汛对时效性与准确性的需求。一体式水位雨量计系统整合雷达水位测量模块与翻斗式雨量传感模块,通过 “采集 - 传输 - 分析” 一体化架构,实现水文要素同步监测,为水利管理、气象预警、城市应急提供数据支撑。
一、核心设备技术参数
1. 雷达水位测量模块
采用高频脉冲雷达技术,非接触式测量水位;测量范围 0-40m,精度 ±1cm,分辨率 1mm;支持 DC 6V-24V 宽电压输入(典型 12V),功耗≤1W;防护等级 IP68,工作温度 - 25~70℃,外壳为铝合金材质,兼具耐用性与轻量化。
2. 翻斗式雨量传感模块
分辨率可选 0.2mm/0.5mm,测量准确度≤±2%;雨强适应范围 0~4mm/min(最大允许 8mm/min),可应对中大雨监测;工作温度 0~50℃,储存温度 - 40~125℃;翻斗采用三维流线型设计,自带自涤灰尘功能,减少杂质干扰。
3. 数据采集终端(RTU)
内置 16M Flash 存储,支持最大 256G TF 卡扩展;静态电流 <1mA(12V),待机电流 < 10mA(12V);支持 4G、以太网通信,可 “一包多投” 至 3 个监测中心;工作温度 - 35~75℃,具备防水防雷设计,适配户外环境。
二、核心应用场景
1. 城市内河与景观水监测
针对城市内河、景观水,系统同步监测水位与区域雨量,结合气象数据预判溢水漫堤风险;无漫堤风险时,可将内河作为临时排水通道,优化防汛资源配置。同时监测淹没城区的雨水管道检查井水位,辅助判断排水系统运行状态,为设施维护提供依据。
2. 偏远河道与水库监测
偏远区域监测点无市电供应且人力难及,系统采用 “太阳能 + 蓄电池” 供电(12V20W 太阳能板 + 12V17Ah 蓄电池),实现无人值守长期监测;避免因交通、天气导致的监测空白,为偏远区域水文数据积累与防汛预警提供支撑。
3. 城市交通要道淹没预警
对历史暴雨易淹交通要道,系统监测周边雨量与雨水井水位;当数据达预警阈值(雨量超限或水位近淹没临界点),实时推送信息至交通部门与防汛中心,助力提前实施交通管制、人员疏散,减少灾害损失。
三、系统核心优势
1. 测量稳定性强,抗环境干扰
雷达水位模块非接触测量,不受泥沙、水草、污染物影响;翻斗式雨量模块流线型设计减少杂质阻碍,两者适配污水、多泥沙、多雨等复杂场景,保障测量准确性。
2. 低功耗设计,供电可靠
模块与终端均采用低功耗运行模式,降低能量消耗;“太阳能 + 蓄电池” 方案适配无市电场景,连续阴雨时蓄电池可保障系统运行,避免供电中断导致的监测停滞。
3. 多通信备份,数据不丢失
主通信链路(4G / 以太网)中断时,备用链路自动启动,确保数据实时回传;“一包多投” 功能提升数据传输冗余度,满足多部门数据共享需求。
4. 远程运维,降本高效
监测平台支持远程配置参数、升级固件、重启设备,无需现场操作;历史数据可通过 USB 本地导出,减少人力与时间成本;设备采用支架 / 抱箍安装,机箱立柱防腐处理,降低维护频率。
5. 全气候适配,全天候运行
各组件防护等级高(雷达 IP68、终端防水防雷),适配暴雨、雷电、高低温环境(-35~75℃),实现全天候稳定监测,为防汛提供持续数据支撑。
四、系统应用价值
一体式水位雨量计弥补传统监测在时效性、准确性、覆盖范围上的不足,助力水利信息化建设。随着防汛工作精细化推进,系统将进一步拓展至水资源管理、气象预警领域,构建高效可靠的水文监测体系,保障民生与社会经济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