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李在明的专机降落在华盛顿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可迎接他的不是红毯与仪仗队,而是美国国务院副礼宾长和一名韩裔美军上校,这种远低于国家元首规格的“屈辱式接待”,让韩国媒体瞬间炸了锅......
更戏剧性的是,次日与特朗普的会谈中,李在明遭遇了更赤裸的施压,美方不仅要求将军费分摊额暴涨10倍至100亿美元,更直接索要驻韩美军基地土地所有权,甚至要求韩国将国防开支提至GDP的5%。
面对如此连环重击,李在明回国后突然宣布,韩国将放弃延续数十年的“安美经中”(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战略。这场看似猝不及防的转向,真的是韩国心甘情愿的选择吗?
就在前不久,美国突然对韩国加征25%的关税,几乎覆盖了韩国产业的核心出口品类,从半导体到汽车,无一幸免。虽然后来通过谈判关税降至15%,但韩国被迫承诺向美国经济投资约3500亿美元,并进口1000亿美元美国能源。
李在明此行本来是想修复韩美关系,却从落地伊始就陷入被动。美方仅派低阶官员接机,全程不足10分钟,无仪仗队、无礼炮,连墨镜都未摘,对比2008年小布什亲自迎接李明博、2023年尹锡悦受21响礼炮待遇,此次冷遇被韩媒定性为“外交羞辱”。这绝非无心之举,访美前夕,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公开质疑韩国“内部政治清洗”,为施压埋下伏笔。
会谈中,特朗普的矛头直指韩国主权核心,要求将汉弗莱斯营等大型基地的土地所有权从“租赁”改为“永久转让”,理由是“美国投钱建设,不该再付租金”;要求驻韩美军具备战略灵活性,可随时介入台海、南海等亚太冲突;翻脸推翻7月30日签署的美韩贸易协议,称“重新谈判不代表韩国能得好处”。
这些要求触碰了现代国际关系的红线,治外法权与战时指挥权已让韩国主权受限,若连领土控制权都让渡,无异于丧失国家尊严。
面对美国高压,李在明在华盛顿演讲中宣告放弃“安美经中”路线,称“在美国对华对抗政策下,韩国无法维持经济依赖中国、安全依赖美国的旧模式”。表面看是主动调整,实则隐含三重无奈。
安全命脉被扼住咽喉,韩国至今未收回战时指挥权,37个驻韩美军基地实质控制国土防御。特朗普威胁“不给100亿军费就撤军”,甚至暗示可放弃朝鲜半岛,令韩国安全焦虑暴增。李在明试图以“提升防务开支至GDP5%”表忠心,却反被捆绑进美国印太战略,被迫承诺介入域外冲突。
经济筹码遭精准狙击,美国对韩国支柱产业发起“绞杀式”打击,半导体、汽车被加征15%关税,现代集团被迫提供数百亿融资担保换取豁免;三星等企业被逼切断对华高端芯片供应,否则面临制裁。韩方承诺的3500亿美元对美投资中,1500亿定向投入美国造船业,帮助“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
地缘回旋空间归零,李在明曾试图平衡中美,访日前先派特使赴华示好,声称“地理邻近决定无法避开中国”。但特朗普以“关税大棒+安全绑架”的组合拳,彻底压缩了韩国的中立可能。尤其“先访日再赴美”打破60年惯例的操作,被美方视为“小弟抱团”的挑衅,进一步激化矛盾。
李在明宣称“减少对华依赖”,但数据揭示这一转向的代价远超想象,中国占韩国贸易总额20%,半导体材料对华依赖度高达7成以上;机构测算,若对华贸易中断,韩国GDP短期暴跌3%,长期萎缩8%,失业率翻倍。
韩国财政部已将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8%下调至0.9%,此时远离最大市场无异于经济自杀。
更讽刺的是,李在明一边对美表忠,一边紧急派特使携亲笔信访华,请求“稳定供应链”。中国外交部回应“望韩方相向而行”,看似温和却暗含警示,萨德危机时韩国娱乐、汽车业在华受挫的前例,证明经济反制绝非空谈。
李在明的选择或许会使韩国付出沉重代价,一旦完全倒向美国,失去中国市场,韩国经济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专家评估,如果中美博弈加剧,韩国对华贸易断裂,GDP短期将下降3%,长期可能下降8%,失业率可能翻倍。在此前的“萨德”事件中,韩国已经尝过苦果:旅游业收入暴跌40%,现代汽车在华销量缩水60%,乐天玛特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如今若完全倒向美国,后果只会更严重,韩国全球战略合作研究院专家直言:“如果切断对华关系,韩国经济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李在明表态之后,在韩国国内引发了不小的舆论。随后李在明支持率两月内从65%跌至56%左右,600多个市民团体联名谴责其对日历史问题妥协是“背叛”;20-30岁年轻人反华情绪升至78.5%,YouTube等平台煽动“仇恨产业”,2025年4月更发生首尔中国街暴力围攻事件;政府放任民间反华情绪,却未从国家层面明确“中国是伙伴”,导致社会对立加剧。
深层矛盾在于,韩国试图通过绑定美国换取“安全感”,却陷入更深的依附,军费暴涨挤占民生预算,对美投资掏空产业根基,而美国承诺的“保护”随时可能因交易利益撤回。
韩国能否在中美博弈中找到生存空间,将考验李在明政府的政治智慧。但毫无疑问,这场豪赌已经将韩国推向了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
从李在明的这次转向中不难看出,是全球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的缩影。当特朗普将“美国优先”异化为“盟友贡税”,韩国被迫以主权妥协和战略自主权换取短期喘息。然而,这种选择如同与虎谋皮,若3500亿美元投资未能兑现,关税大棒可能再度落下;若朝鲜半岛再生变故,美国“战略灵活性”或优先服务自身利益。
韩国困境的本质,是冷战遗留的依附体系在单边主义时代的必然溃缩。与其说李在明主动“变天”,不如说他在美国重压下的有限挣扎。这场博弈的终局尚未到来,但已传递明确信号,小国若不能以实力筑牢底线,便永远难逃“提款机”或“棋子”的命运。
而对韩国而言,唯一破局之路或许是痛定思痛,将天量对美投资转向技术自主与国防独立,否则再华丽的“战略转向”,终不过是新一轮困局的起点。
参考资料:
李在明称韩国不能继续走所谓“安美经中”路线 中方回应.--2025-08-27 15:32·中国新闻网
李在明访美涉险过关:抛弃“安美经中”的韩国该怎么走?|北京观察.--2025-08-28 22:17·直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