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都知道,用步枪击落飞机,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奇迹,然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却用步枪、机枪击落了多架美军战机。从一开始的单人打飞机到后来有组织的多人打飞机,我军的战术越来越纯熟,由于战果斐然,我军甚至出现了3000多名步兵一齐打飞机的奇景。
一、铁翼阴影下的绝境
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军投入超过10个飞行联队,各类作战飞机逾千架,完全掌握制空权。而志愿军入朝初期防空火力几乎为零,连高射炮都屈指可数。面对绝对的空中压制,“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发现志愿军后勤补给仅能维持一周攻势的致命弱点,随即展开“空中绞杀战”。
美军飞行员凭借技术优势肆意超低空飞行,机腹几乎擦到树梢。在清川江大桥上空,志愿军战士甚至能看清飞行员叼着雪茄的狞笑。这种距地面仅50-100米的飞行高度虽极度危险,却能将炸弹和机枪的杀伤效率提升三倍以上。
1951年1月至4月,美军凭借这种超低空飞行轰炸,炸毁志愿军卡车7342辆,相当于每月损失两个汽车团的运力。前运物资损失率高达30%,前线部队一度每人每天仅分到半斤炒面。五次战役中,东线部队因断粮被迫用树皮充饥,导致整连战士浮肿昏迷。
血的教训催生严苛禁令。志愿军总部当即颁布“三不原则”:白天不升炊烟、不大声喧哗、绝不用轻武器射击飞机。这条用生命换来的纪律背后,是早期惨痛教训:某连队用步枪对空射击暴露位置,招致30余架敌机轮番轰炸,全连仅7人生还。
二、一挺机枪的破局
但总有人忍不了。1951年2月,第四次战役打得正激烈。在龙头里一个阵地上,美军飞机像苍蝇一样,一遍又一遍地超低空扫射轰炸,42军125师375团1连2排的阵地被炸得稀巴烂,战友们不断倒下,机枪手关崇贵眼都红了。
此时又一架美军F4U“海盗”战斗机贴着地面冲过来扫射。关崇贵抄起他的转盘机枪,架好姿势就要打。
排长急了:“不能打!违反纪律!开枪会暴露!”
关崇贵吼回去:“不打?阵地都要没了!人都要死光了!” 他不管了。
等那架飞机扫射完,正往上拉起的笨重时刻,关崇贵立刻将枪口瞄准飞机,“哒哒哒!”一个短点射,7发子弹打出去。
嘿!神了!那架飞机猛地一震,屁股冒黑烟,歪歪扭扭地栽进山沟里,“轰”的一声炸了!阵地上的人都惊呆了,然后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关崇贵,用一挺普通的轻机枪,真把飞机打下来了!这是志愿军步兵用轻武器打落敌机的头一遭!
当敌机拖着黑烟坠入山谷时,阵地上爆发出欢呼,但随即又陷入死寂,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等待这位英雄的很可能是违纪审判。
消息传到志愿军司令部,彭老总拍案而起:“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他力排众议将禁令改为:“可以打,但要讲战术!”关崇贵不仅未被处罚,反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和特等功。
更戏剧性的是,十天后他带领4名战士死守614高地,在战友全部牺牲后,他独自收集阵地武器轮番射击迷惑敌军,坚守两天三夜。当援军赶到时,昏死在机枪旁的关崇贵身边堆着30多支打光子弹的枪支。彭老总闻讯下令:“这个战士连升三级使用!”副班长直接晋升为副连长。
禁令解除犹如点燃火药桶。15军三天击落11架敌机,重机枪手屈秀善仅用3发子弹击落侦察机,创下战场纪录;神枪手杨德贵十发子弹打爆轰炸机。到1951年4月,轻武器击落数从前期17架猛增至百余架,美军飞行员惊恐地将鸭绿江至平壤航线称为“死亡走廊”。
三、三千条枪的怒吼
不过单兵作战终究难成规模,真正让美军闻风丧胆的,是188师开创的集团防空战术。1951年4月18日拂晓,63军188师562团、563团的阵地上,3000多名战士握紧步枪、冲锋枪和机枪潜伏在伪装网下,当8架F-84战机以“剃头高度”扑来时,两颗红色信号弹突然升空。
刹那间,三千多支枪械同时开火,密集的子弹在空中编织成钢铁风暴。一架敌机凌空爆炸,飞行员跳伞后被俘时仍不相信自己是被步枪击落的。两小时后,16架敌机前来报复,同样的场景再度上演,4架敌机栽进泥土化作火球,其余仓皇逃窜。
这场由师长张英辉亲自指挥的战斗,提炼出“隐蔽、集火、短射”六字诀。战士们先卧倒伪装,待敌机俯冲至300米内才听令齐射。第三次来袭的24架美机因飞行过高,投弹精度大失水准,炸弹全部落进荒野。
当日战报震动前线:击落5架、击伤13架,自身零伤亡。志愿军总部立即向全军推广经验,63军意外发现该战术竟源自1947年清风店战役,当年他们用同样方法击落过蒋介石的P-51战机,历史在朝鲜战场完成奇妙轮回。
四、铁翼低垂的时代终结
随着轻武器防空战术普及,第四次战役期间志愿军击落敌机数量飙升,占战争期间轻武器总战绩的90%。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美军被迫将轰炸高度提升至1000米以上,投弹精度从75%骤降至25%。一位被俘的美军飞行员坦言:“我们宁可去柏林上空挨高射炮,也不愿在朝鲜吃步枪子弹!”
1951年秋,战场态势再度升级。苏联秘密提供的米格-15战斗机形成“米格走廊”,仅1951年4月12日一天,苏联飞行员驾驶米格战机就击落20架B-29轰炸机和14架F-80战斗机,美军哀叹这是“空军最黑暗的一日”。
与此同时,国产14.5毫米高射机枪开始列装部队,探照灯部队配合高炮构建立体防空网。到上甘岭战役时,志愿军已能组织高炮群对抗敌机集群。
1953年停战前夕,初生的中国空军在最后一次空战中,以零损失击落美军F-86战机1架、击伤2架。当银色的米格机群掠过金刚山时,那些曾用步枪创造奇迹的老兵们仰望长空,知道“步兵打飞机”的悲壮时代终将落幕。
硝烟散去七十年,军博展厅里陈列着关崇贵使用过的转盘机枪,枪托上的斑驳刻痕仍诉说着那场惊天射击。从关崇贵的14发子弹到188师三千支枪的齐射,从被动隐蔽到主动猎杀,这些用智慧与勇气创造的战术革新,终结了美军战机“贴地扫射”的嚣张时代。
当米格-15的轰鸣响彻清川江上空时,那些曾在战壕中举枪望天的步兵们明白:正是他们用轻武器射出的第一条弹道,为我国空军划出了最倔强的起跑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