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故事里的背景板,要做自己的主角。
——《浪浪山小妖怪》
![]()
关于工作、内卷及职位的一些思考
文/石贝
前两天做了能量工具复盘,有一些感悟,这两天梳理了《浪浪山小妖怪》的一些观后感,这两天时间较为充裕,所以结合近日的一些思考,干脆一杆子插到底,究竟如何看待工作、内卷及职位,参照DS的一些回答,将内容梳理如下:
1
理想(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VS 现实(养家糊口的责任)
“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是一句轻松的口号,而是一句“勇者的誓言”。回归现实,我们需要薪水来支付房贷、孩子的学费、父母的生活费。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只能被迫参与“内卷”,迷失自我,难以在“内卷”的工作中活成我们自己喜欢的样子呢?答案是我们无法选择是否进入“浪浪山”,但我们可以选择在“浪浪山”里的活法。我们要学习的不在于“逃离”,而在于如何“在系统内修行”,如何“戴着镣铐跳舞”。
一是区分“战场”与“修炼场”,为奋斗重新赋义。我们可以将本职工作视为“修炼场”,而非最终的“战场”。我们工作的首要目的依然是为了薪水(养家糊口),但也可以同时赋予它第二个目的——为自己个人的“修炼目标”而奋斗。
二是划定“神圣不可侵犯”的时空,守护内心的火种。划定神圣时空(如留出固定时间、创建物理空间等),滋养那个“喜欢的自己”,创建防止被系统完全“异化”的“自留地”。
三是从“精致利己”到“互利共赢”。学习在“利他”中修“利己”,如帮助新同事、协调部门合作,寻找成就感和价值感;试着把“人”的需要和“事”的成果真正连接,寻找工作的意义感。
四是积累“逃离的资本”——将现实作为通往理想的跳板。最现实的一条路是:利用在“浪浪山”赚取的薪水和修炼的能力,逐步为自己积累未来“选择”的资本。今天的“内卷”,是为了明天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是为了最终能更有底气地“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真正的“借假修真”,不是在真空中修行,恰恰是在泥泞的现实生活中,一边做着不得不做的事,一边小心翼翼地守护和培育那个理想的自我。
2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一是如何看待“得”?“借假”:要欣喜地接受这些“得”(升职、加薪、奖金、表扬),但需看清其本质——它们是系统对我们的奖励和反馈,是修炼路上获得的“盘缠”和“装备”。“修真”:修“感恩心”,得之我幸,感谢平台和机遇。修“平常心”,不将“得”等同于自身的全部价值,明白这只是修行路上的阶段性风景。修“利他心”,职位和资源的提升,意味着你能帮助和影响更多的人,这才是“得”的真正意义所在。
二是如何看待“失”?所有失去,皆为觉悟的“契机”。“借假”:坦然面对这些“失”,将其视为最重要的修行功课。它帮我们破除“我执”(为什么失败的是我?)和“法执”(我坚信的那套方法为什么不行?)。“修真”:修谦逊心,失让我看清自己的不足和局限。修韧性,失是检验我内心是否强大的试金石。修智慧心,复盘“失”,能学到比“得”时更多的东西。它逼我们跳出固有框架,寻找新的可能。
三是如何看待“职位”?职位高低是职场中最显眼的“相”,最容易让人执着。“借假”:要努力争取更高的职位,但需清醒地认识到——职位是一个让我们修行的“平台”,是一个角色,一套戏服,而不是你真实的、不变的身份。“修真”:修格局与视野,职位越高,平台越大,我们修炼“大局观”和“承担”的道场就越好。修慈悲与领导力,职位不是用来作威作福的,而是“借这个假职位,修真领导力”,即如何成就他人、激发团队善意。破“我相”:能从心底明白“我不是我的职位”,即使有一天职位不再,我们的价值和能力(修炼出的“真”)依然还在。
一切皆为所用,一切不为所困。利用职场的一切—顺境、逆境、高手、小人—来修炼自己的心性、能力和智慧。
最终目标不是被职场系统异化,而是借助这个系统,成长为一个内在丰盈、充满智慧和力量的自由人。
最终,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升职”不是你职位头衔的变化,而是我们内心境界的不断提升;真正的“得”,不是你获得了多少奖励,而是我们成长为了一个怎样的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