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商业认知,解读财富密码」
本文是万叔的第748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创始人万叔。
昨天的文章,《》讲了大逻辑的变迁。
![]()
同样是炒作,决策者的思路,和炒家的思路,是不同的。
万叔服务过一些产投、城投公司,开发区政府等,都是算大账。
我知道里面会有混乱,但只要总体稳定、增长,EV为正,就是可行解。
(什么是EV,看)
以下是正文。
王富贵问,万叔,以前有没有过类似的政策?
万叔说,有啊。
理解中国商业史,决策者的策略,都是这个逻辑。
当年搞改革开放的时候,大家不愿意动,不理解。
怎么激发活力的?
对农村,就是家庭责任承包制。
对地方的操盘手,就是财税包干制。
![]()
什么意思?
就是,按照过去的产量,加一点,中央就拿这么多。
剩下的,都是你凭本事挣的,不眼红。
结果怎么样?
广东刷的一下就发展起来了。
富到什么程度?
富到中央的大领导,要下来找广东借钱。
这是故事的前半部分。
王富贵问,后半部分呢?
有个Z姓大佬,再94年搞了个分税制改革,把最重要的钱袋子,从包干制,变成了分成制。
理解不?
先激发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活力,你多拿点,没问题。
摸清了基准线以后,咔嚓一下,改规则,分成。
王富贵问,那,好改吗?
万叔说,当然不好改。
所以才会有正国级的大佬,亲自带队下来,跟地方诸侯谈。
而不是某个部的部长,搞职位对等。
但这个逻辑跑通了,所以后来的几次经济发展,都是这个逻辑。
万叔说,你去看《置身事内》,里面的央地博弈里,就讲了职位权力和信息权力的博弈。
当信息不透明、认知产生差距的时候,下位者也可以对抗上位者。
这也是我的书《认知势能》想表达的意思。
![]()
用认知排序,打破职位、财富的排序,占据有利的生态位。
对决策者来说,你有多大本事,有多大活力和能量,他是不知道的。
我们给企业做咨询的时候,也不知道。
那,怎么建立基准线呢?
如果按照过去的经验,那么有可能,错估了主观能动性。
唯一的办法是什么?
王富贵说,这题我会。
是放开手脚,激励相容,让他们拼了命的先去干。
万叔说,对。
泰勒创立科学管理这个学科的时候,也是这样。
![]()
一方面,他通过动作研究,确认了员工铲煤的效率是能提供3倍的。
另外一方面,他是请了一个,看起来就很缺钱的家伙,跟他去测试。
重赏之下有勇夫,工资从1块钱出头,涨了50%。
这样效率提升,公司和个人都赚更多了。
所以,决策者要推动一个方向。
就必须容得下沙子,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而不要管这部分,富起来的家伙,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还是姓章。
至于富起来以后,践行先富带后富,有很多种办法。
刘强东这种,带富了半个宿迁的,算。
马云这种,把蚂蚁金服捐给国家的,其实也算。
万叔做企业服务的时候发现,操盘手、管理者,有时候过于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通过游戏规 则设计,实现目的的能力。
很多人,都被困在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维茧房里。
做决策的时候,不看全局EV,而是看,是不是有可能惹麻烦。
这样的束手束脚,往往被认知更深的基层,占了结构性便宜。
阶段是会变的,周期也是会变的。
不能别人某个阶段赚得多,就眼红。
而要能穿越时间,看到终局。
做战略级别的决策,需要的全局思考力。
王富贵说,我懂了,所以后来土地开发,地产乱象,决策者都是知道的。
万叔说,是,不仅知道,也定了规则。
比如地产的三道红线,比如给地方操盘手的债务上限。
所以现在债务在地方,化不出去。
大概率要持续10-20年,慢慢的通过温和通胀解决掉。
![]()
而这段时间内,如果你在体制里不好的地方,而不是在新的趋势内,大概率会掉队。
就像如果你现在的钱,都在房子里。
而没买到科技、AI股,资产的数字,很快就会和同行者拉开距离。
日本的债务,是靠居民部门,一代人,化解的。
我们的债务,可能是靠买房的一代人,以及地方财政的一代人,共同化解。
而现在,寒王超过茅王,孙宇晨从孙割变成大佬,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态度。
就像当年的傻子瓜子,真能带来多大的利润吗?
不重要。
有个标杆立在那里,更重要。
我们主张阶级跃迁,也是一样。
一个标杆立在这里,所有奋斗的,不愿躺平的,积极拥抱趋势和机会的家伙,站在这面旗帜下。
各自努力,奋斗出奇迹。
关注万叔,阶级跃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