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正好,毛孩子们撒欢奔跑~但意外被小动物们抓伤/咬伤的“小插曲”也可能突然降临。
别慌!狂犬病虽然危险,但可防可控不可怕!
而且更重要的是狂犬病不是所有动物身上都会携带,千万别让自己过分焦虑,出现恐狂的心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狂犬病的知识吧!
01
什么动物可以传播狂犬病?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对狂犬病病毒易感,但并非所有的哺乳动物对人都有传播狂犬病的风险。
目前认为,只有狂犬病病毒的储存宿主对人狂犬病的发生有意义,主要有犬科、猫科及翼手目动物。
另外,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等不感染、不传播狂犬病病毒 。
关联链接:
02
老鼠兔子咬伤会传播狂犬病吗?
老鼠和兔子作为哺乳动物可以感染狂犬病,但其作为人狂犬病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因此对于几乎不与其它动物接触的宠物鼠或兔以及实验室动物,其感染狂犬病病毒的风险极低,若被其致伤可以不用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03
被接种过兽用狂犬病的动物咬伤,
还需要打疫苗吗?
因动物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持久性无明确数据,不可单纯根据致伤动物是否有狂犬病疫苗免疫史来判定暴露风险和处置方式。
04
被可疑动物抓伤/咬伤后怎么办?
伤口冲洗
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或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15分钟。冲洗后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并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体吸尽,避免清洗剂残留。
消毒处理
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0.025%~0.05%)、苯扎氯氨(0.005%~0.01%)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如季铵盐类消毒剂等)涂擦伤处或消毒伤口内部。
尽快就医
尽快至附近的犬伤处置门诊就医,医生会根据暴露情况进行分级处置,必要时给予接种疫苗、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等措施。
05
如何预防狂犬病?
1-暴露前基础免疫程序
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病人的工作人员、兽医、动物收容机构工作人员、接触野生动物的研究人员、猎人等。计划前往狂犬病流行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人员也可进行暴露前免疫。
疫苗接种:暴露前基础免疫程序为第0、7、21(或28)天各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持续暴露于狂犬病风险者,全程完成暴露前基础免疫后,在没有动物致伤的情况下,1年后加强1剂次,以后每隔3—5年加强1剂次。
推迟免疫:对妊娠妇女及患急性发热性疾病、处于急性过敏期、使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者可酌情推迟暴露前免疫。
2-暴露后免疫程序
3-再次暴露后免疫程序
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应继续按照原有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加强接种;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3天各加强接种1剂次狂犬病疫苗。
按暴露前或者暴露后程序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者,除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外,暴露或者再次暴露后无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预防狂犬病,及时接种疫苗,获得保护性抗体!
参考文献:
《北京市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技术指南(2024年版)》
内容源于健康东城,由疫苗科普课堂编辑、修改
疫苗科普课堂
点击“在看” 转发分享
一起懂苗苗,打苗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