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还是侵权?
中东扩张的鼓点刚敲响,百度 Apollo Go 萝卜快跑就在国内被浇了一盆“商标冷水”。
最近国内一家优思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负责人池俊秀站出来发公开信表示:要么百度立刻终止与阿联 Autogo 的合作,要么保证这项业务永不进入中国市场,否则要走法律程序。
听起来很狠,但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说百度的合作方。
2022年,阿布扎比成立了一家名叫 Kintsugi Holding 的集团,主营方向是 AI交通、机器人、航空航天。今年2月,他们刚刚展示过一辆名为 Magnus 的电动装甲车。
这家公司身份不简单,公开资料显示,它是阿联酋政府控股的创新集团,妥妥的“阿联酋国企”。
2025年,Kintsugi Holding又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名字叫 AUTOGO,专注于自动驾驶和智能出行。今年3月,百度宣布萝卜快跑与它达成战略合作,在阿布扎比上线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这是一条干净利落的海外扩张路径:百度的技术 + 阿联酋的资源,中东自动驾驶市场直接起跑。
但问题来了。就在百度放消息后,国内的优思集团CEO 池俊秀跳出来公开喊话:我们才是 AUTOGO 的商标持有人;百度必须立即终止与阿联 AUTOGO 的合作,或者承诺这项业务永不进入中国市场;否则就要采取法律行动。
听上去底气十足,但真相却经不起推敲。
优思集团CEO池俊秀自称是AUTOGO品牌的全球持有者、在中国的独家运营方。
查了一下,这家公司确实在2022年注册了“AUTOGO”商标,但类别是第42类(网站服务),而不是“无人驾驶/客运”相关类别。
除此之外天眼查数据显示,2024年这家公司员工人数为 0。而且他提到的 autogo.cn 域名,现在正挂牌出售。优思曾经宣传过旗下有个叫“优思智行”的智慧出行业务,但北京那家公司 2024年已注销。
如果百度在国内的对外表述只是“与阿联酋 Autogo 合作”,没有在产品/服务界面突出展示对方的文字或图形标识、也不造成来源混淆,通常更像是事实陈述,并不构成商标侵权。
更何况,百度的无人驾驶出行,按常见划分更贴近第9/12类(车辆、交通/客运相关),而对方注册在第42类(网站服务)。这两个类别,隔着一条马路。
如果优思集团的 AUTOGO 品牌在中国真有实质业务和知名度,才可能主张跨类保护。否则,就很难站住脚。
如果它只是注册了商标,缺少实际业务,那这就是典型的教科书式碰瓷行为。
目前百度并未对池俊秀的公开信做出回应,对于百度来说,眼下完成任务才是核心。
截止到2025年Q2,Apollo Go萝卜快跑 已经跑了220万次“完全无人驾驶”订单,同比增长148%,总乘车量超过1400万次。而且刚在8月4日,萝卜快跑宣布将通过Lyft在欧洲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今年以来,萝卜快跑加速全球化布局,真正需要注意的是,避免跨境合作的“同名冲突”,一行字、一个logo位,位置、频次、场景都要抠。
在自动化出行这种新兴赛道,商标纠纷往往是“低成本高声量”的博弈工具。域名、商标、官方账号矩阵,缺一角,都可能被放大为“谈判筹码”。
这场戏,怎么看都像是一部出海版的碰瓷指南。
在出海赛道上,车要跑,官司也要防。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冒出来的,是碰瓷高手,还是一个想蹭热点的“潜力玩家”。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财经自媒体“蓝莓财经”原创出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