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人间百态
——论张保民作品中的生命温度与东方哲思
在当代中国水墨画坛,张保民是一位以“守正创新”为底色的艺术家。他以扎实的笔墨功底与深刻的人文关怀,在人物画领域开辟出一方独特天地。其作品跨越渔樵耕读的市井烟火、雪月风花的诗意栖居,亦触及民族风情的厚重与历史文脉的绵长,用一方宣纸串联起生活的褶皱与精神的远方。观其作品,我们得以触摸一位当代画者对“人”的深情凝视,对“美”的多元诠释,以及在传统与当代间游刃有余的艺术智慧。
笔墨为骨:从传统技法师承到个性化表达的淬炼
张保民的艺术基因里,深植着对传统的敬畏与对技法的深耕。师承梁岩、贾又福等,结业于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人物画高研班,又得刘大为、袁武等当代大家亲炙,这种“学院派+师徒制”的双重滋养,使其笔墨既具学院派的严谨造型,又不失传统文人画的写意精神。
从技法层面看,其对水墨的掌控已达“随心赋形”之境。如作品《渔归图》中,渔夫肩头的长杆与鱼群以淡墨勾线,仅在鱼身略施赭石,既保留了水墨的通透感,又通过“计白当黑”的留白,让鱼的轮廓在虚空中自然浮现;渔夫腰间的橙色葫芦布带则以浓墨衬艳色,既打破画面的单调,又暗合“万绿丛中一点红”的传统配色智慧。
更值得关注的是,张保民并未止步于传统技法的复刻,而是将个人对生活的观察融入笔端,形成独特的“生活化写意”风格。如作品中挑担女子的宽大浅蓝色帽子与黑色下装,本是极具现代感的日常装束,却被他用浓淡变化的墨色概括为几何化的块面,帽檐的弧度以侧锋扫出,衣摆的褶皱以中锋勾连,仅在耳坠、扁担等细节处略施赭石,既保留了生活的真实感,又赋予画面以水墨特有的“陌生化”美感。这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转化能力,正是其艺术区别于程式化传统人物画的关键。
题材为魂:从个体命运到人类共的精神书写
张保民的人物画题材极为广泛:渔夫、牧女、文人、劳动者、市井百姓……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暗含对“人”的深度思考。他笔下的“人”从不孤立于环境,而是与环境、自然、历史形成有机共生,进而抵达对生命本质的哲思。
这种哲思在《牧归》中尤为鲜明。藏族女子头顶的白色头巾与颈间红珠串形成色彩的碰撞,身后的巨型背篓与环绕的羊群构成“人与自然共生”的视觉符号。值得注意的是,画中山月并非简单的背景点缀——右上方的圆月以留白绘出,月光洒在羊群与背篓上,将人与自然的轮廓融为一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意境,既呼应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哲学,又暗含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生存方式的诗意诠释。
若说《牧归》是对“自然之子”的礼赞,《春雪》则聚焦于个体的精神世界。画面中,侧脸女子立于竹林雪境,眉眼低垂,唇色轻染,白色围巾与红色上衣对应在冷调竹林中如一缕暖光。女子身后的竹叶以简笔勾勒,与面部细腻的墨色形成对比——竹的“劲节”与人物的“柔肠”,共同构成了中国人“外儒内道”的精神人格,既有对生活的温柔以待,亦有对精神世界的坚守。
这种对“人”的多维诠释,在其群像作品中尤为凸显。画面中,数位老人环抱一幼童,皱纹纵横的面容与清澈的眼眸形成鲜明对照,仅以红绳点缀孩童发辫,其余皆以黑白灰铺陈。这种“去装饰化”的处理,恰恰凸显了生命最本真的状态:老人们的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故事,孩童的眼睛里映着未来的希望,而他们紧密的身体语言,则传递出“代际传承”的永恒主题。
意境为韵:从东方美学传统到当代审美的转译
张保民的作品始终浸润着浓郁的东方美学气质,这种气质不仅来自水墨本身的晕染特性,更来自他对“意境”的执着追求。从《邀月》中古代文人的“举杯邀明月”,到《听松图》里老者的“倚松听风声”,其画面始终在构建一种“可游可居”的精神空间——这种空间既是物理的,更是心理的,让人观之忘俗,流连忘返。
《邀月》的意境营造堪称典范:袒腹文人斜卧地上,手持酒杯,上方以淡墨晕染出“明月”轮廓,山石以浓墨勾勒,竹枝则以破墨写出,叶片的穿插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这种“诗画同源”的处理,让人想起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理想。画不再是单纯的视觉图像,而成为一首无声的诗,一首关于孤独与自由的哲学之诗。
在水墨中寻找生命的原乡
张保民的画,本质上是一场“寻根之旅”——他以水墨为舟,以人物为桨,在传统与当代、自然与人文、个体与群体的河流中,打捞生命的原乡。无论是渔夫的闲适、牧女的坚韧、文人的旷达,还是老者的从容、孩童的纯真,其笔下的每一个“人”,都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追问与回答。
在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张保民的艺术提醒我们:真正的好画,不在于技法的炫奇,而在于能否用最朴素的笔墨,唤醒观者对生命的共鸣。当我们凝视他的作品时,看到的不仅是线条与墨色的舞蹈,更是一个艺术家对土地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对精神高度的坚守。这种“守正创新”的艺术态度,或许正是当代中国画走向未来的关键。
文/范迪安
2025年8月26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