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景区里,一抹亮眼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19 岁的刘某某,身为外交学院法学系大一学生,正身披粉蓝相间的华美汉服,伴着微风轻旋,脸上漾着明媚微笑。
平日里,她是课堂上专注研读国际法、对未来满含憧憬的聪慧学子,在法条与理论间探寻专业方向;而此刻,换上汉服的她,仿佛从古典画卷中走出的精灵,衣袂翩跹间尽显灵动。她本只是想借这组画面,定格属于青春的鲜活与美好,却不经意间将学术追求的严谨与传统文化的雅致融于一身,勾勒出当代大学生多元又耀眼的模样。
![]()
![]()
然而,就在一个如此平凡的午后,仅仅因为拒绝了陌生男子席某某的搭讪,一场由剪刀带来的、毫无征兆的、极其凶残的袭击,瞬间将阳光下的诗意撕裂。
![]()
警方通报中冰冷的字眼无法描述那令人窒息的恐怖瞬间:席某某手持剪刀,接连刺向这位身着华服的年轻生命。她的拒绝,为何竟换来了如此残暴的回应?更令人痛心的是,她并非唯一的受害者,现场试图帮助的路人施某也一同被刺伤(万幸无生命危险)。一位前途无量的天之骄女,人生画卷才刚刚铺开,却在她本该最灿烂的年纪,在一场针对拒绝的疯狂报复中,生命被彻底定格。我们无法想象,那个瞬间,她经历了怎样的惊恐与绝望;我们更无法想象,闻讯赶来的至亲(其父亲为一名保安队长),面对女儿凝固的鲜血时,那份职业赋予他守护他人安全的责任感轰然倒塌后,该是如何的撕心裂肺、天地失色!
“拒绝”,一个再寻常不过、再天经地义不过的权利表达,竟成了点燃施暴者心中魔鬼的引信,让鲜活的生命成为其宣泄戾气的祭品。这何止是残忍的谋杀?这更是对所有女性的一次血淋淋的宣言:“你们没有安全说不的权利!”
当席某某的剪刀刺穿少女的身体时,刺伤的更是整个社会关于安全、关于尊严、关于女性自由权利的神经。无论席某某是否有精神疾病诊疗史,一个不争的核心事实是:暴力行为的诱因,直接指向“被拒绝”后产生的极端反应。这种将“拒绝”解读为对其“尊严”或“权威”的冒犯,进而必须诉诸极端暴力的扭曲逻辑,正是弥漫在社会缝隙中的、一种针对女性的系统性恐惧的极端呈现。
这种“拒绝恐惧症”并非孤立存在。它所折射的,是一种深刻的社会痼疾:女性天然拥有、本该被法律和公序良俗坚决保障的“自由行走权”、“安全拒绝权”,正在被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恐惧蚕食殆尽。我们目睹了多少次?姑娘们默默将防狼喷雾塞进包底,在夜幕降临前紧张地关掉音乐、拔掉耳机,步履匆匆,时刻警觉着周遭的“安全距离”。每一次被迫独自面对陌生男性的搭讪,我们都不得不强行压下本能的反感与拒绝的冲动,被迫去“温和”应对、去“策略性周旋”,只因为心底那份对可能降临的无名暴力深深的忌惮——只因我们是女性。
“不就是搭讪两句吗,干嘛那么高冷?”
“穿成这样在景区拍照,还不是招蜂引蝶?”
“他有精神病,又控制不了自己…”
这些看似“平常”的言论,何其熟悉又何其令人心寒!它轻飘飘地替施暴者开脱,对受害者苛责,将暴力的根源归咎于受害者的行为(哪怕只是存在)或施暴者难以自控的“标签”,却刻意回避了最核心的问题: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没有人有权因为“被拒绝”就对他人施加暴力!女性的穿着、态度、拒绝的理由,都不该成为暴力的借口!这些习以为常的“苛责受害者”和“为施暴者找补”的论调,正是滋养这种暴戾思想的温床,是那无数根勒紧女性脖颈的、名为“社会规训”的无形绳索。它们传递的潜台词是:女性的拒绝空间是受限的,你所谓的“自由”需要服从于他人的感受与可能的风险。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纵容与默认,让下一次的暴力仿佛披上了一层“情有可原”的外衣,为席某某们的凶行提供了扭曲的社会心理土壤。
那染血的剪刀刺穿的不仅是一条年轻的生命,它划开的伤口,横亘在所有渴望自由、尊严和安全的人心中,也刺破了社会安全的神经。
此刻,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程序正义,更需要撼动整个社会的觉醒!
- 法律必须高悬正义之剑,严惩不贷!此案仍在侦办,凶手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司法审判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厘清施暴者法律责任,厘清其精神状况是否影响、如何影响其刑事责任能力。此案具有极端恶劣性,社会影响巨大,量刑应充分体现法律的威严,绝不能因其诊疗史而让其逃脱应有的惩处,向社会传递任何错误信号。
- 男性盟友,请勇敢站出来!打破沉默,不再容忍身边的任何厌女言论或对女性的轻慢骚扰。在公共场合遇到女性陷入困境时,勇于挺身相助(就像勇敢的施某)。真正的尊重,是支持女性说“不”的权利,是以行动维护她们的边界。
- 重塑社会规训,从根基开始!安全与尊重教育必须从学校、家庭、社区最微小处落地生根。要让每一个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从小就明白:你的身体和意愿至高无上;表达拒绝(和接受被拒绝)是健康的沟通;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是不可接受的绝对禁忌。必须彻底清算“受害者有罪论”和“男性中心主义”的毒素。
- 公共安全,需织密防护网!反思公共场所安全监控、安保力量部署和快速反应机制。探索更有效地识别和管理对社会有潜在严重危害风险人群的方法(如何在尊重法律与隐私前提下,防范这类极端个案)。
那个穿着汉服在阳光下明媚微笑的女孩,永远留在了2025年的8月10日。她的青春华服沾满了血污,但她的血不该白流!这起残酷的案件以一种最惨烈的形式,再次将那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
我们每一个人——无论男女——是否还能安然、自由、无畏地行走在阳光下?我们的女儿、姊妹、未来的自己,是继续在恐惧和算计中战战兢兢地生活,还是能够在真正平等、安全的天空下自由呼吸、绽放笑容、拥有坦然拒绝的权利而无需担忧后果?
夺回这份与生俱来、却被暴力与恐惧长期侵蚀的权利——这不是口号,而是一场需要全社会每一份力量都参与其中的迫切斗争!
记住刘某某!记住她的汉服!记住那把染血的剪刀! 她的悲剧,应当成为刺破麻木、终结沉默、推动社会深刻反省与积极改变的锋利之刺。此刻,就是行动之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