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态:
“立说立行”与“久久为功”分别代表了我们干事创业中的速度与耐力、激情与理性。
我认为,这两者看似一快一慢,实则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推动事业发展的两种关键能力和两种必备境界。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否处理好这对“快”与“慢”的关系,直接考验着我们的政治智慧和履职能力。
分别阐述:
“立说立行”是“久久为功”的有效执行和阶段性突破。再宏伟的蓝图,也要靠一个个具体行动去实现。没有“立说立行”的果敢行动,“久久为功”就可能沦为空谈和滞后。“立说立行”彰显的是一种时不我待的担当和效率。它要求我们面对当务之急和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时,必须具备果断决策、迅速行动的能力。在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今天,如果反应迟缓、拖沓懈怠,就可能错失良机,陷入被动。从脱贫攻坚到疫情防控,正是这种“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推动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久久为功”是“立说立行”的战略前提和坚实基础。没有“久久为功”的深谋远虑和持续积累,我们的“立说立行”就可能方向不明、根基不稳,甚至可能变成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久久为功”体现的是一种着眼长远的远见和定力。它要求我们面对那些需要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时,必须具备“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现实中,一些“速成政绩”和“烂尾工程”的教训深刻警示我们,缺乏战略耐心的“快”,往往是欲速则不达。从塞罕坝的绿色长城到北斗系统的建成,这些伟大成就无一不是“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成果。
对策:
要在未来的工作中真正践行好“快”与“慢”的辩证法,我认为关键在于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根本前提。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为事业谋长远,而不是为了个人的“面子”和一时的“帽子”。要破除“新官不理旧账”的短视思维和“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既要有焦裕禄同志“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甘于做潜功的奉献精神;也要有深圳特区“三天一层楼”,敢于抢抓机遇的改革锐气。
第二,要以“科学的统筹观”为重要方法。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做到“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对于紧急任务,如抢险救灾、应对突发舆情、落实关键改革举措等,必须“立说立行”,第一时间响应,快速处置。对于长期任务,如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科研攻关、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队伍培养等,则必须“久久为功”,保持耐心,遵循规律,稳扎稳打,持续用力。
总结:
总而言之,一名优秀的公职人员,既要能跑出“百米冲刺”的速度,也要有跑贏“历史接力赛”的耐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和锤炼自己,努力把握好“立说立行”与“久久为功”的辩证统一,既做到闻令而动、雷厉风行,又做到着眼长远、坚持不懈,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