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齐哈尔市委宣传部
近年来,克东县以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为支点,既“筑巢引凤”汇聚外部智慧,又“培土育苗”激活本土潜力,更以“拴心留人”环境让人才扎根。如今的克东,正以人才振兴撬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人才引擎。
多渠道汇聚乡村振兴智力资源。将开发乡土人才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举措,让广大“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依托农业产业打造人才载体,“筑巢引凤”聚人才。柔性引才破解技术瓶颈。聚焦乡村产业布局发展需求,灵活运用“周末工程师”“假期专家”等柔性引才模式,近三年引入高层次人才158名,破解酸黄瓜发酵工艺优化等技术难题40余个,有效推动农业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产业联动激活本土动能。通过“企业+人才+农户”模式,推动企业以资金、技术、信息赋能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就业增收。飞鹤乳业通过招募种植青贮玉米合伙人和合作社,带动昌盛乡安全村赫永东返乡创建克东安全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农作物面积达3万余亩,预计年产值5000万元,并通过“长期用工+临时用工”带动40余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政策激励”优化创业生态。通过盘活村级闲置资源与“一村一品”等扶持政策,打造大学生返乡创业基地,先后吸引30余名青年人才回乡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直接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产教融合培育本土化实用人才。以校地协同、精准培育、典型引领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致富”的本土化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校地合作构建育才平台。与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共建食品产业学院、乡村振兴产业学院,联合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邀请高校专家学者组建“专家讲师团”开展农技培训10余期,覆盖乡镇干部、村“两委”、合作社负责人等500余人次,形成长效培训机制,着力培育“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实用人才梯队。精准培训赋能增收。为带动农业畜牧业增收增效,选派30余名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201次、专题培训35期,引进新品种7个,推广新技术16个,带动303户农户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培训近300人次,培育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2家;开办村党支部书记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为参训学员量身定制课程,进行农机装备、油豆角种植、农业电商等专题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带头人履职能力。典型引领辐射共同富裕。通过“头雁引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北辰果菜种植合作社创始人王艳秋、董传宗夫妇,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农户提供菌种、技术和销路,培训农民技术员2000余人次,200多名群众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让食用菌产业成为家门口就业的富民引擎。
多举措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生态。通过产业筑基、环境提质、文化聚力,用心用情做好服务,打造“有能力、能吃苦、留得住”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激活乡土人才“一池春水”。产业筑基强化人才发展信念。通过实施产业富民行动,投入衔接资金13919万元,实施产业项目31个,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达82.87%。全县村级特色产业达148个,98个村集体年经济收入全部超过40万元,超百万元村达到54个,以产业兴旺坚定人才扎根信心。优化乡村人才生活环境。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升级。2024年累计收运生活垃圾3.5万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实现100%全覆盖;建立县级仓储配送中心1个,完善乡村快递网络,提高快递效率,以优质基础配套为乡村人才搭建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文化聚力厚植人才沃土。将每年的7月22日定为“招才引智克东日”,举办招聘会、服务联盟大集等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建成“人才公园”“人才大道”,通过宣传展板展示政策成果与返乡人才创业创新典型事迹,形成“一街一景皆人才”的文化标识,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良好生态。(柴雪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