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激活乡村人才“源头活水”,推动外出青年返乡创业,是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共性课题。成都彭州市结对帮扶阿坝黑水县工作开展以来,聚焦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创新推行“跨半步”服务模式,以主动作为、精准对接、长效赋能为抓手,有效破解返乡青年创业"办事难、沟通难、发展难"问题,带动越来越多的黑水籍青年扎根高原、反哺家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政务革新“跨半步”:从被动等待到主动服务,激发返乡创业“源动力”
“没想到干部会主动上门帮我办手续,省去了来回奔波的麻烦!”谈及今年3月办理家庭农场相关事宜的经历,黑水县芦花镇上达古村高半山牧场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恩德仍感慨不已。此前,恩德因居住地海拔高、交通不便,虽有心发展特色畜牧业,却对繁琐的证照办理流程望而却步。黑水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在日常沟通中捕捉到这一需求后,挂职黑水县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局的付昭斌立即牵头,将彭州"政务和公共资源交易跨半步"服务模式本土化落地,上门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不仅顺利协助恩德完成手续办理,还帮助其通过短视频展示牧场特色。
此次“跨半步”主动服务,既为恩德的家庭农场打开发展之门,更成为吸引黑水籍青年返乡的“信号灯”。此后,三方短视频平台后台及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陆续收到大量在外黑水籍青年的返乡创业咨询,越来越多像恩德一样的年轻人,带着新理念、新技术回到家乡,投身创业浪潮。
为精准对接返乡群体需求,付昭斌进一步推动彭州成熟经验与黑水实际相结合:落实“一窗受理”“高效办成一件事”“跨域通办”等政务改革举措,设立藏羌汉三语服务窗口破解语言沟通壁垒,组建专人帮办代办队伍,并建立“需求采集-精准派单-跟踪反馈”闭环机制——群众有需求,政务服务就主动“向前一步”,切实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少跑腿、不跑腿、好办事”。
青年归巢“创未来”:多领域赋能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在政务服务的有力保障下,黑水县返乡创业呈现“量质齐升”态势,青年人才带资金、带技术、带理念返乡,推动乡村产业从“传统单一”向“多元精细”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特色农业领域,创业者引入绿色种植、生态养殖先进技术,聚焦黑水高原特色资源,打造有机农产品品牌,提升“黑水味道”的市场竞争力;乡村旅游赛道,青年创业者深挖当地达古冰川、藏羌民俗等独特资源,设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民宿,吸引游客走进高原,感受黑水独特魅力;农产品加工领域,企业通过深加工技术,将青稞、花椒、菌类等本地农产品转化为附加值更高的食品、工艺品,拓宽销售渠道,推动“藏在深山”的优质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
彭州帮扶“建长效”:三位一体体系筑牢乡村“硬支撑”
政务服务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离不开彭州对口帮扶的“长效赋能”。不同于短期帮扶,彭州市为黑水县构建起“帮办代办+三语服务+精准对接”三位一体政务服务体系——多名藏羌汉三语专员覆盖全县域,确保藏族、羌族群众“听得懂政策、办得顺手续”;帮办代办队伍针对老弱病残群体及偏远地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精准对接机制通过定期走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征集等方式,动态掌握企业和群众需求,实现“群众有呼、政务有应”。
从“审批管理”到“赋能发展”,从“服务革新”到“机制长效”,彭州市对口帮扶不仅为黑水县带来政务服务“新方法”,更留下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正如付昭斌所说:“政务服务主动‘跨半步’,群众的获得感和创业信心就会‘快一步’。”
当前,黑水县正以彭州市帮扶经验为蓝本,深化“跨半步”服务模式与高原特色产业、乡村人才振兴的深度融合。随着越来越多青年带着技术回归、揣着梦想创业,一幅“产业兴、人才聚、乡村美”的新画卷正在川西高原徐徐铺展。这既是政务服务改革的生动注脚,更是对口帮扶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孙佳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