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39岁候选院士王殳凹:再度攻克核能技术难关,问鼎全球核领域顶流

0
分享至

前言

当人们热议“35岁失业如何应对”时,湖南岳阳出身的王殳凹已在核废料处理领域崭露头角。

年仅39岁便入选中科院院士候选人名单,他放弃海外优渥条件,带领团队突破高风险冷门技术,将核废料转化为微型核电池,助力深海与太空探索。

他是如何实现这一跨越的?



国家急需的科研突破

在科研界,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材料化学、芯片制造等热门领域始终是众人追逐的焦点。

而王殳凹却另辟蹊径,投身于少有人问津的领域——核废料处理与放射化学。

刚回国时,他面临选择:继续从事成熟化学方向,轻松发表论文,还是挑战高风险的核废料处理。

他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并表示:“核能是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柱,但核废料处理是其中的关键短板。”



核废料的危害极为严重:具有强放射性、高毒性、长半衰期,一旦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土壤、水源乃至空气污染。

目前国际主流的处理技术,要么成本高昂,每吨处理费用高达百万元,要么效率低下,传统吸附材料在强酸环境下失效。

当时,中国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技术和设备,面临严重的“技术卡脖子”问题。



回国后,他在苏州大学搭建实验室,从核废料储存、核素分离、污染扩散机制到促排药物研发,每一项研究都充满高风险。

实验室内严格遵循辐射防护三级标准,操作过程中必须穿戴厚重铅衣和三层手套,任何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团队成员曾因手套破损而遭遇辐射超标警告,他却坚持继续实验,只为确保数据完整。



技术层面,他带领团队攻克了关键难题:2017年在《自然—通讯》发表关于膦酸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研究成果,该材料可在强酸环境下稳定存在,并精准捕获铀酰离子,使核废料处理从“高温环境中捞针”升级为“精准定位捞针”。

这项技术使中国在高酸度核素分离领域实现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转变,国际原子能机构与美国能源部纷纷主动寻求合作。

王殳凹用他的远见和勇气,证明了冷门高危科研同样能成为国家战略突破口。



核废料变能源

技术创新不仅在于“控制核废料”,王殳凹更进一步,将危险转化为战略资源。

2024年,他的团队在《Nature》发表研究成果:微型核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提升8000倍。

这意味着以往核废料中大量浪费的衰变能量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微型核电池是以放射性元素为燃料、使用寿命长达数十年的电池,适用于深海、太空等极端环境。



传统技术下,80%的能量被核素自吸收,输出效率不足1%,如同“抱着金碗讨饭”。

王殳凹团队研发的聚结型能量转换器,使放射性核素与转换单元实现分子级结合,能量浪费从“大量流失”变为“轻微损耗”。

1克锕系核素的供电能力,从维持计算器运行10年提升至支持小型传感器运行80000年。

此外,他提出的“变废为宝”理念,将核废料中的锕系核素直接作为微型核电池燃料,彻底改变了核废料仅靠掩埋和储存的传统思路。



这项成果迅速获得国家认可: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直接支持其在航天和深海探测领域的应用。

蛟龙号潜水器可减少几十块电池的负载,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探测也可依赖单块核电池长期供电。

王殳凹的研究不仅推动科研进步,更具备显著的战略意义。

核废料不再是隐患,而是可利用的能源资源;微型核电池让中国在深海探测、太空探索领域摆脱对传统电池的依赖,实现科技自主与能源安全的双重保障。

这种从“管理废料”到“利用废料”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核能技术迈入自主发展的新阶段。



从普通人到院士候选人

2013年,王殳凹手握国外名校助理教授职位邀请,年薪是国内的五倍,设备齐全,还能获得绿卡。

但他毅然拒绝,理由质朴却坚定:“即便国外再好,那也是别人的盾;中国核能发展需要人才,我必须回来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盾。”

回国后,他面对的是设备陈旧、团队年轻、经费紧张的现实。

实验室堆满二手设备,铅手套箱不足,部分化学试剂需反复回收使用。



他将自己获得的杰出青年基金投入项目,经费紧张时甚至预支工资,确保团队正常运转。

即便如此,他仍坚持科研成果落地:每年带领团队深入核电厂和废料处理厂调研三个月以上,发现问题后现场优化,材料寿命从三个月延长至一年,成本降低40%,每年节省资金超千万。

他的科研理念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而非单纯追求论文影响力。

论文发表只是副产品,真正目标是让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他的团队成果推动中国核废料处理技术专利全球排名第二,主导的核素分离技术平台成为国家标准制定单位。

国际同行也主动学习并寻求合作,中国在该领域已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

王殳凹的科研精神体现了普通人的坚持与专注:从高考三次才考入清华,到实验失败、投稿被拒,他始终脚踏实地,不靠天赋和运气,而是靠专注、坚持与使命感。

他用行动证明,年龄不是科研的门槛,找准方向,踏实前行,普通人也能成长为国家科技的中坚力量。



结语

王殳凹的故事最打动人的,不是“39岁成院士候选人”,而是他一步步将危险的核废料转化为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资源。

他的科研不只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更是守护自来水、土地和能源安全的实际贡献。

当别人焦虑“35岁危机”时,他选择坚守国家需求的科研战场,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人生赢家”,不是追逐风口,而是找准方向,扎实前行。

核废料处理领域的突破,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主动权,也为每一个普通人的未来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

王殳凹的经历,是对专注、坚持与责任的最佳诠释,也是中国核能发展不可或缺的“安全屏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巴萨主帅:夏天我告诉德科‘请给我一名像拉什福德这样的球员’;巴萨门将谈拉什福德的进球

巴萨主帅:夏天我告诉德科‘请给我一名像拉什福德这样的球员’;巴萨门将谈拉什福德的进球

MUREDS
2025-09-19 23:46:04
亲眼见证女儿厌学全过程,我发现,厌学孩子都有个共性:对学习长期失控,内心焦虑,每天都觉得很累

亲眼见证女儿厌学全过程,我发现,厌学孩子都有个共性:对学习长期失控,内心焦虑,每天都觉得很累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
2025-09-19 22:15:30
宋轶的脸到底怎么了?她一句话让全网炸锅!

宋轶的脸到底怎么了?她一句话让全网炸锅!

毒舌八卦
2025-08-31 22:34:38
说日语的黑哥们儿,在世界级田径赛场上大摆JOJO立

说日语的黑哥们儿,在世界级田径赛场上大摆JOJO立

BB姬
2025-09-18 22:36:38
2.2亿遗产飞了!具俊晔拒赴S妈鸿门宴不装了,大S沦为“笑话”

2.2亿遗产飞了!具俊晔拒赴S妈鸿门宴不装了,大S沦为“笑话”

老吴教育课堂
2025-09-19 05:37:54
讨好大佬、陪睡上位、被央视开除?她身上这些标签到底是真是假?

讨好大佬、陪睡上位、被央视开除?她身上这些标签到底是真是假?

诗意世界
2025-07-28 16:20:30
大S遗产反转!具俊晔拒赴S妈饭局、回韩探母,2.2亿遗产恐打水漂

大S遗产反转!具俊晔拒赴S妈饭局、回韩探母,2.2亿遗产恐打水漂

巷子里的历史
2025-09-17 09:54:07
身价过百亿,坐拥北京一条街,出门私人飞机,京圈富婆都有谁

身价过百亿,坐拥北京一条街,出门私人飞机,京圈富婆都有谁

素衣读史
2025-05-28 11:58:48
老婆出轨!对方妻子竟提出相同方式进行报复,难道是仙人跳?

老婆出轨!对方妻子竟提出相同方式进行报复,难道是仙人跳?

宅家伍菇凉
2024-03-01 17:47:21
刚红就塌了?50岁李乃文装可爱惹老总不耐烦,评论区翻车恶评如潮

刚红就塌了?50岁李乃文装可爱惹老总不耐烦,评论区翻车恶评如潮

阿伧说事
2025-09-18 14:16:55
59岁王志文参加《731》路演,脸肿又垮轮廓模糊,散发一股老人味

59岁王志文参加《731》路演,脸肿又垮轮廓模糊,散发一股老人味

老吴教育课堂
2025-09-19 12:22:07
父亲是前外交部部长,妻子是阎维文女儿,他却拒绝父辈光环靠自己

父亲是前外交部部长,妻子是阎维文女儿,他却拒绝父辈光环靠自己

揽星河的笔记
2025-09-15 12:03:42
俄媒:中国防空部队9月12日晚在山东省上空击落一块陨石。

俄媒:中国防空部队9月12日晚在山东省上空击落一块陨石。

荆楚寰宇文枢
2025-09-16 13:16:44
头骨上钻孔植入脑机芯片后,美国一四肢瘫痪20年的女子用意念写下自己名字

头骨上钻孔植入脑机芯片后,美国一四肢瘫痪20年的女子用意念写下自己名字

极目新闻
2025-07-31 12:05:09
多人因忘关闭自动续费被扣数千元

多人因忘关闭自动续费被扣数千元

新浪财经
2025-09-19 00:24:47
汉奸石平的中文回应来了

汉奸石平的中文回应来了

大张的自留地
2025-09-16 13:37:33
西贝三方输家:贾总于总兰总,翻车原因各不同,没一个值得同情

西贝三方输家:贾总于总兰总,翻车原因各不同,没一个值得同情

奥字侃剧
2025-09-19 13:48:01
上海大叔在日本打黑工15年,称一天工资顶中国十个月,如今怎样

上海大叔在日本打黑工15年,称一天工资顶中国十个月,如今怎样

博览历史
2025-09-18 11:15:52
波兰还是不听劝,中欧班列考验中国立场

波兰还是不听劝,中欧班列考验中国立场

家传编辑部
2025-09-18 12:28:52
vivo果断“出手了”,5800mAh+100倍变焦,16GB+1TB突降1790元

vivo果断“出手了”,5800mAh+100倍变焦,16GB+1TB突降1790元

北境不忘
2025-09-19 09:45:28
2025-09-20 03:31:00
青烟小先生 incentive-icons
青烟小先生
年轻人 不要老熬夜
2678文章数 1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数码
旅游
亲子
艺术
公开课

数码要闻

750万小米空调升级10年免费包修:为用户节省15亿元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亲子要闻

每年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新规出台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