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家出价9亿美元的欧洲公司,会输给出价不到5亿美元的中国企业?
答案藏在这场看似普通的矿业交易背后,中企拿下巴西镍矿后,这些国家的同行坐不住了,并非日本和韩国这种能源匮乏的国家!
01、中企一笔“便宜”的收购
今年2月,中国五矿资源宣布,以最高5亿美元收购英美资源集团在巴西的镍业务。
包含两座矿山和一座加工厂,年产能4万吨镍。
对五矿来说,这是一笔符合战略的投资:进入巴西市场,扩大镍业务,趁价格低迷布局未来。
对英美资源集团来说,这也是甩掉部分资产、优化投资组合的机会。
按理说,这样的并购不该引发太多波澜。可半年后,风波来了。
谁最不甘心?
首先跳出来的是荷兰矿企Corex。
它的实际掌控人、土耳其富豪耶尔德勒姆表示:当初我们开出了接近9亿美元的价格,几乎是五矿的两倍,却依然落选。他要求英美集团给出“合理解释”。
不止如此,他还向欧盟和巴西监管机构递交材料,要求审查这笔交易,理由是——中国在镍市场“掌控过多”。
几乎同时,美国钢铁协会也行动了。
它写信给特朗普政府和巴西政府,警告说:如果交易完成,中国将对全球镍供应产生“直接影响”,会让供应链更脆弱。
一句话:不是他们买不起,而是他们不想看到中国企业拿下。
02、为何欧美高价没赢?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既然Corex出价更高,为什么没赢?
原因很现实:跨国矿业交易,最关键的不只是价格。
资金来源是否稳妥?
监管审批能否通过?
买家能否长期运营?
交易能否顺利完成?
这些都比溢价更重要。
五矿是中国大型国企,融资能力、全球运营经验和履约能力都经过市场验证。
相比之下,Corex虽然愿意出高价,但在资金证明、监管风险上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英美资源集团来说,选择一个能顺利完成交割的买家,可能比多赚几亿美元更稳妥。
稳定,比高价更值钱。
为什么镍让欧美紧张?
镍不是普通金属。
它是制造不锈钢的关键元素,更是新能源电池的重要原料。
随着电动车和储能产业的兴起,镍的战略地位不断抬升。
目前全球储量主要集中在印尼、澳大利亚和巴西。
中国企业已经在印尼深度投资,如今再进入巴西,被解读为进一步扩张。
换句话说:谁掌握镍,谁就握住了新能源产业链的开关。
这正是欧美真正的担心。
03、中企的机会与挑战
对五矿来说,这笔收购至少有三层意义:
多元化布局:除了铜、锌、钴,再增加镍。
逆周期投资:在低价时买入,等未来需求上升。
进入巴西市场:扩展南美资源版图。
但挑战也很现实:欧美对“关键矿产安全”的敏感已经暴露。
未来可能会在政策、舆论层面对中企施压。
巴西政府也要在“吸引外资”和“保护资源主权”之间平衡。
中企如果想在当地站稳脚跟,必须在合规、透明、长期承诺上做得更好。
这场争议,其实是全球资源博弈的缩影。
过去十年,石油和天然气是地缘政治的焦点。
未来十年,镍、锂、钴,正在成为新的战略高地。
美欧担心的,不是一笔5亿美元的交易,而是担心在未来新能源时代,资源端的话语权逐渐落在别人手里。
所以我们看到,一边是企业的商业选择,一边却变成了跨国政治的交锋。
一座巴西镍矿,竟能掀起跨洋的政治风浪。
问题已经不再是“谁出价更高”,而是“谁能掌控未来产业的主动权”。
资源竞争,正在重塑全球格局。
对企业,这是机会与风险并存;对国家,这是必须冷静面对的考题。
真正的挑战,不是如何阻止别人收购矿山,而是如何在新的能源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