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岸青的心中,妈妈杨开慧一直是最为柔软又最为强大的存在。
他对妈妈的记忆并不十分清晰,因为妈妈去世的时候,他才只有7岁,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
但是这么多年来,与妈妈有关的事情,却从未在他的记忆中褪色。
当他历经艰辛,来到杨开慧烈士的坟墓前为母亲扫墓时,他一句亲爱的妈妈,让在场的所有人泪目。
在失去母亲的这些年里,毛岸青经历了怎样的辛酸悲苦?
在毛岸青的童年时代,占据他记忆最多分量的不是父亲毛主席,而是母亲杨开慧和哥哥毛岸英。
那个时候,父亲在外面为了革命大业而奔忙,母亲则留在身边照顾他们。
但与此同时,母亲也是一位坚定的革命工作者,也有自己的理想要追求,以至于他们的家中总是充满了危险因子。
年幼的毛岸青其实并不能理解革命的意义,他只知道,自己经常看不到爸爸,妈妈也经常一脸严肃地想些什么。
还是个稚嫩的小娃娃时,毛岸青就经历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次牢狱之灾。
他的母亲,杨开慧烈士,不幸落入反动派手中,受到了反动分子的迫害。
他们要求杨开慧烈士与毛主席脱离夫妻关系,要求杨开慧烈士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情况交代出来,甚至还拿她的小娃娃来威胁她。
在这种情况下,英勇的杨开慧烈士愣是守住自己的原则不动摇。只是可怜了毛岸英兄弟,他们目睹母亲受苦,却无可奈何。
1930年,杨开慧去世,刹那之间,毛岸青就成了没有妈妈的孩子。这一年,他还不满8岁。
得益于组织上的及时周旋,他和哥哥一起被救了出去。兄弟俩离开湖南老家,去到上海,然后在上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毛主席的儿子,烈士的后代,在上海成了可怜的小乞儿,流浪在城市的街头,遍尝辛酸悲苦。
那时候,毛岸英总是承担起大哥的责任,时时事事都挡在毛岸青的面前,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来保护弟弟。
在毛岸青的记忆里,上海留给他的印象,就是哥哥那不算宽厚,但是却非常可靠的脊背。
哥哥很好,可是哥哥不能代替爸爸,更不能代替妈妈。
于是夜深人静的时候,毛岸青总是会想念妈妈的怀抱,想念妈妈温柔的声音,想念妈妈做饭的味道。
他还不明白,死亡就是永远的分离。终其一生,他都再也看不见妈妈。
此后的毛岸青也是颠沛流离,跟着毛岸英一起被组织上找到,后来又被送到苏联留学。
异国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时间在流逝,童年时代的记忆已经非常久远,但是在毛岸青的心里,妈妈杨开慧还是最温柔的那一抹影子。
尽管他可能已经不怎么记得妈妈的长相,但他也永远不会割舍自己心中的孺慕之情。
一直到1962年,毛岸青才得以回到家乡,回到魂牵梦绕的地方,看见自己的妈妈。
这一年,毛岸青已经是中年人了,身边站着夫人邵华。
他看到了自己手背上的皱纹,也看到了自己的白头发。原来,他不知不觉间已经老了。
可是看着前面杨开慧烈士的纪念品,他却意识到,妈妈是永远不会老的。
她停留在了29岁的年纪,停留在一段最青春最活力的岁月。
他发自内心的说:“妈妈,你好年轻啊!”就这么简单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潸然泪下。
妈妈当然年轻,妈妈永远不会变老。儿子已经长得比妈妈更老,但是在妈妈的面前,孩子始终只是孩子。
这一刻,毛岸青好像又回到了六七岁的时候。他望着妈妈曾经看见过的一切,像孩童一样纯真着。
除了看望自己的妈妈,这一趟回家,毛岸青还专门看望了向振煦老人,这是杨开慧烈士的母亲,也是毛岸青的外婆。
还记得当初离开家,被送到监狱的时候,外婆并没有变成白发苍苍的样子,脸上明明还很有精神。
转眼间32年的时光过去,外婆已经是垂垂老矣。见到阔别许久的孙子,老人浑浊的双眼中流下泪水,用枯瘦的双手紧紧抱住毛岸青的肩背。
这是她的女儿留下的骨血,三个孩子,如今只剩下这么一个。
老太太不可避免地会想到早早夭折的小孙子,也不可避免地会想到牺牲在朝鲜的毛岸英。
现如今,只有在毛岸青的身上,她才能找到自己女儿的影子。
血缘的力量,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它不讲道理,让人难过又欣慰。
毛岸青同样心情激动,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在外婆的怀里,他也仿佛能够感受到妈妈怀抱的温暖。
怎么能不遗憾呢?这么多年过去,毛岸青失去了母亲,失去了哥哥弟弟,失去了太多太多珍视的东西。
后来的岁月里,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毛岸青总是会回来,带着家里人一起,看看妈妈的塑像,逛一逛纪念馆。
邵华来了,毛新宇来了,一家人都在杨开慧烈士的面前亮过相。他们明明可以成为幸福的一家人,现在却只能隔着生死对望。
对于妈妈,其实过去很久很久,毛岸青还是不能释怀。尤其是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在夫人身边享受母子温情的时候,他就总会联想到自己身上。
一方面,他因为这样的感情而感动,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为自己而遗憾。
只要有机会来到母亲的塑像前探望,毛岸青就总会像孩子一样喋喋不休,诉说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诉说自己对母亲的想念,诉说自己的每一句心里话。
有时候,只要抬头看着母亲塑像上的面容,他就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因为他是毛主席的儿子,是杨开慧的儿子,他一定是优秀的。
只可惜,因为从小受到的一些伤害,人到晚年时,毛岸青的身体越来越差。
他的身体条件已经没有办法支撑他在想回家的时候回家,想念母亲的时候去看望母亲。
有时候,如果遇到杨开慧烈士的生日或者牺牲纪念日,而他没有办法回去,他都会觉得无比伤心。
这种伤心的感觉,就像他在童年时痛失母亲的怀抱一样。
他知道这样的滋味非常痛苦,也知道很多遗憾无法弥补,所以只能在感到孤独的时候紧紧抱住自己。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想长久的待在妈妈的身边。既然活着没办法做到,那么死亡或许能让他实现这个想法。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当中,毛岸青留下了最后的嘱托。
他说,自己不想留在外面,他要回到湖南,回到妈妈的身边安息。
只有在家乡,他才能入土为安。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所期待的,在另一个世界对自己的补偿。
毛新宇是个孝顺孩子,当然不会忤逆父亲的意思。在邵华去世之后,经过组织上的批准,他把父母的骨灰迁回了湖南,把他们安葬在奶奶杨开慧的身边。
生前不能实现的愿望,现在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毛岸青回到了母亲的身边,这一次,他会永远和母亲在一起,真正感受为人子的幸福。
在这之后的每一年,毛新宇几乎都会带着夫人和孩子一起回去,为奶奶扫墓,为爸爸妈妈扫墓。
受到毛岸青的影响,他同样认为,湖南是自己的老家,是自己的根。
哪怕他其实并没有怎么生活在湖南,这也不影响他对这个特别的地方的情感认同。
参考资料:
1、毛新宇携全家回开慧镇祭扫:“分别两年,长沙又有大变化”——长沙晚报掌上长沙2021-04-05 07:06
2、毛岸青骨灰可能分两处安葬 部分归葬杨开慧旧居——北方网2025年1月1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