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回国之前13项科学贡献,只有科学家能说出来
葛墨林当选院士后,杨老请他和爱人秦世芬吃饭庆祝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葛墨林院士2022年撰写一本书《我所知道的杨振宁》,书中详细回忆了他与杨老长达40余年的交往经历,他是跟着杨老来南开大学的。
葛教授在书中有一段话:“坦率地讲,谈杨先生的学术思想,我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杨先生有很多学术造诣极深的朋友,还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来谈更合适。我只是以自己接触杨先生的几个领域为基础,从很窄的角度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连一个和杨老交往40年的院士级别的人都小心翼翼,何况是我们对杨老的了解几乎是O的普通人,可见,网络上不懂乱喷杨老的人有多坏。
杨振宁撰写的学术论文选集,除了汉字都认识,一脸懵
科学理论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高深莫测,即便是汉字都认识,也跟看天书一样,说不出来。
读了关于杨老的几本书,我能说出来的只是自己最深切的三个感受:一是敬重,二是感动,三是骄傲!
杨振宁回国前这13项科学贡献也不是我说的,是清华大学在杨老90岁生日之际送给杨老的一个礼物。
2012年,90岁的杨振宁收到的一件生日礼物
这件生日礼物是一个8 cm × 8 cm × 6.6 cm的黑色大理石立方体。立方体的底部刻着“恭祝/杨振宁教授/ 九十华诞/清华大学”,上平面刻着杜甫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4个垂直平面则从左侧开始顺时针依次刻着他对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13项重要贡献。
1957年12月10日,杨振宁自瑞典国王手中接受诺贝尔奖章
1957年12月10日,杨振宁妻子杜致礼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于斯德哥尔摩留影
其中最重要的有3项,分别是1954年与米尔斯合作的杨—米尔斯定律、1956年与李政道合作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和1967年的杨—巴克斯特方程,哪一项都值得一块诺贝尔奖。
1926年,4岁的杨振宁,天赋异禀
实际上,杨振宁最重要的贡献并不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理论,而是杨—米尔斯理论。
如果说前者让他成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后者才真正奠定了他一代大师的地位。杨振宁因“杨—米尔斯规范理论”的成就获得美国地位崇高的鲍尔奖。
鲍尔奖在颁奖词中称:“这个理论模型,已经跻身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之列,并必将对未来世代产生相当的影响。”
在科学界有一个衡量科学家的标准叫“朗道尺度”。一般认为牛顿、麦克斯韦与爱因斯坦是顶级的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第一级的世纪大科学家则包括费米、狄拉克、杨振宁与费曼等人,再下来一级才是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物理学家。
1954年,杨振宁的长子杨光诺和爱因斯坦的合照
而杨振宁在1995年1月28日被访问时说:“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不是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
下图是2002年6月,杨振宁在清华大学80岁庆祝研讨会上,出席阵容罕见豪华。有沃尔夫奖得主数学大师陈省身(曾是杨振宁父亲的学生)、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以及13位诺贝尔奖得主,40位两院院士参加。
2002年6月,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80岁庆祝研讨会上部分人员合影,这样的豪华阵容也只有杨老了
合影中出现的诺贝尔奖得主有:韦尔特曼(第一排左三)、莫斯鲍尔(Rudolf L.Mossbauer,第一排左四)、杨振宁(第一排右四)、汤斯(第一排右三)、科恩-塔诺季(Claude Cohen-Tannoudji,第一排右二)、朱棣文(第二排左三)、霍夫特(第二排右一)、施泰因贝格尔(第三排左一)
未在照片中的诺贝奖得主有:康奈尔(Eric Cornell)、菲奇(Val Fitch)、盖尔曼、劳克林(Robert Laughlin)、丁肇中。
2002年6月27日,在巴黎,国际理论物理大会刚刚结束,施郁与杨振宁先生合影
2021年9月23日,为庆贺杨振宁先生100岁生日,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
施郁教授(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这次研讨会上作了演讲,他做了100页的PPT。
1993年,杨振宁在吉林长白山,他有一颗童心
施郁教授在杨老13项科学贡献的基础上,又按时间顺序列出杨振宁的19项其他贡献。施教授在物理学史方面颇有研究,尤其是对爱因斯坦、 杨振宁等物理学家有一定的研究。
这32项有代表性的科学贡献和对物理学之美的追寻贯穿了杨振宁的科学生涯。
陈方正教授
可是,杨老这些伟大贡献,我们普通人并不知晓,究其原因,杨老的朋友陈方正教授说的很有道理。
陈方正是杨振宁的好朋友,他是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教授,后来出任香港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也是一位作家。
多年前,杨振宁为香港中文大学捐赠了许多学术档案,陈方正边查档案边有很多感触。他说:“关于杨先生,虽然现在已经有好几本很好的传记,但是真正有学术意义的传记还没有。”
究其原因,陈方正认为:作家中能懂得杨振宁学问的人很少,而物理学家中懂得写传记的又不多。
确实如此!这就造成网上负面新闻铺天盖地,杨老的贡献几乎看不到。希望广大网友多读一些杨老现有的传记和科学家们写的文章,不读也请闭嘴,给予尊重。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杨振宁回国后的5大贡献
1935年,左起:妹妹杨振玉、二弟杨振平、三弟杨振汉、大哥杨振宁在清华园合影
1929年~1937年,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在清华大学任算学系教授,杨振宁七岁随父母来到清华园(上篇文章主要写了杨振宁父亲和母亲及他的天才,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上文。)
2015 年4月1日,杨振宁放弃了美国国籍。2003 年,81岁的杨先生正式回到清华大学任全职教授。
杨老写了一首《归根》诗,“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表明了回归是杨老新事业的第二春。
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学家、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朱邦芬
可有人说:杨老回归是“养老”和“享福”的,朱院士在杨老95岁生日之际,把杨老回归后的新贡献,不惜用万字长文,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作为有远见卓识的科学领导人所起的引领作用。
二、作为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研究领域所做的具体科学研究。
三、作为教育家在培养中国青年一代杰出人才方面所做的贡献。
四、作为科学史研究者写下了一系列传世之作。
五、其他方面的贡献。
限于篇幅,这里仅举一例:他带头创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对标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这是一项从O到1的工作。重中之重有三件事:一、找钱,二、找一流人才,三、选择研究方向。
1999年5月,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为杨振宁举行盛大的退休仪式
为此,杨老把自己的个人积蓄以及在美国长岛一幢占地面积3英亩的别墅捐给“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杨老和妻子杜致礼及他们的三个孩子每人捐20万美元,共捐款100万美元。同时,杨先生还凭借个人影响力募集资金,截至2017年,累计募集资金已经超过1500万美元。国家给杨老提供的工资,很大一部分他也捐给了中心维持日常运营。他煞费苦心,为的是给中青年科学家比较体面的待遇。
2024年4月,姚期智(右4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清华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仪式
正是有了这个保障,高等研究院才有可能把美国科学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先生引进清华全职工作。
杨老一开始为高等研究中心确定的研究方向是理论物理和数学,其中理论物理又聚焦在凝聚态物理和冷原子物理的研究。为此中心邀请了张首晟、文小刚、李东海、何天伦、华泰立等一批在该领域国际物理界最出色的华人学者到高等研究中心来工作。
朱邦芬于2000年1月调到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任教授,之后在清华物理系任教至今,他与杨老有很多的个人接触,亲眼目睹杨老为之费尽心力。作为一个耄耋之年的科学家,杨先生的干劲与活力令人佩服!
2005年,杨振宁
2013 年,薛其坤研究组实验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朱邦芬认为没有杨先生就没有这项成果。当杨先生听到这个好消息后非常高兴,当即要请吃饭,评价为“这是个诺贝尔奖级的成果”。这反映了杨先生作为一位物理学大师和领导人的远见卓识。
其实,在80年代,杨先生就积极帮助创建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这两个机构都很成功。
数学大师陈省身与杨振宁,陈省身曾听过杨振宁父亲的课,他又教过杨振宁,两家人渊源颇深
杨先生还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改变了清华物理系的面貌。
另外,杨先生对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和邵逸夫奖基金会有奠基性的指导,他还关注中国大科学工程的发展,并提出自己卓越性的高见。
这样的贡献不是一般的科技工作者能做到的,桩桩件件都体现出杨先生的拳拳爱国之心。
1971年,杨先生第一次回国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作了这个演讲,这是中译全文
杨振宁精彩的百岁人生,在中国生活近半个世纪,在美国生活半个多世纪,除了这些科研成果,他还为中美建交,中美学术关系解冻奔走呼吁。
1971年,杨振宁第一次访问阔别26年的新中国。他在合肥访问时,住在稻香楼宾馆,在房间墙上,杨振宁看到了毛主席写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诗句,心中激动不已。
回到美国后,杨振宁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题,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做了激动人心演讲,引起了轰动。
这次演讲,现场超燃!
1983年,杨振宁将他的诺贝尔宴会演讲收入论文集时,说:“今天重读这个讲话,我知道我没有变。”
直到今天,杨振宁一直没有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