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先看原微博和底下的评论区。
事情比较简单,就是最近新出的一部电影,《再见,坏蛋》,上映3天票房只有24.3万,影院排片占比跌到0.1%,上座率只有1%。
然后吴京就自称“宣传委员”,发了条微博进行宣传。
评论区大家也看见了,唯一“友好”的一条评论,仅仅只有100多个点赞,这可不符合吴京这咖位的份量。反而是其他讥讽嘲笑的,被嘎嘎认同。
我没去看这部电影,据说还是吴京投资、发行、客串的,知道这些,就更加不会去看了。这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讨厌的明星,因为各种原因。每个人也应该为价值观的回归做点什么,有时候拒绝为一些电影提供票房便是一种方式。
从吴京的评论区来看,他这个因为票房惨淡而跑出来宣传的操作,对这部电影而言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出现一些反效果:让不知道的人,得到一个避雷的机会。
比如我,本来不知道电影跟吴京有关,倘若因为特殊情况要买一张电影票消磨时间,就有可能会选择。可知道这钱会被谁赚去,自然是要避免的。
但奇怪的是,为什么那个因为正能量、因为爱国题材的电影而“口碑爆棚”的吴京,会突然翻车?
什么叫翻车?
这样一条宣传,其实也没讲什么东西,评论区里却全是嘲讽。按往常的逻辑,难道不应该是清一色的“支持”吗?
那些吴京的粉丝,怎么就没去评论区里帮他摇旗呐喊呢。
有人说,是因为吴京以前那些对反驳者张狂不屑的言论,
“坦克你没有后视镜的,
枪炮是不长眼的,
还有黑哥们儿的语言是不通的……。”
“我跳过楼,你跳过吗?
我让坦克压过,你压过吗?
我差点死过,你死过吗?
我野外生存我把人干了,你干过吗?
中国的蚯蚓我吃遍了,你吃过吗?
我能开飞机你会吗?
我能坦克漂移你会吗?
我干了两件战狼一战狼二中国电影没干过的事儿,
你干了吗?”
这肯定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另一点,也应该提一提:电影本身。
原本吴京这几年的电影标签就全是正能量,免疫效应和逆反心理已经有冒头的迹象。人在反复接触同一种信息或刺激时,大脑会逐渐适应,产生抵抗力,原本带来的情绪冲击会越来越弱。
结果你还要弄点“说教”、甚至有宣传意味的东西出来,自然更会激发一种对“被灌输”的抵触。
从吴京自己的介绍里不难看出,相比他之前那种宏大叙事的正能量,是国际啊,战争之类,这次虽然也是正能量,但却下沉到市井生活里。题材讲得是善意、爱心、来自陌生人的温暖等等。
前后的本质虽大差不差,但好歹像战狼、流浪地球那样的电影,普通人是分辨不出好与坏的。因为电影描述的东西离大众的生活太远了,在灰色细胞不够的人面前,随便他吴京怎么吹怎么扯,正的越夸张越有票房。
可市井里的生活,我们还不懂吗?你一个动不动票房几十亿的人,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搁这儿教我们市井之中是什么样,教我们生活里的正能量和善良……简直比那个说何不食肉糜的皇帝还要夸张,到哪来票房。
随便举个例子,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今早刷到个视频,一大妈骑电瓶车摔倒在路中间,来来往往无人敢扶。
这现象常见吗?太常见了。可倘若此时一个傻逼跳出来对着公众一顿说教输出:你们这些人还有没有人性,你们还是人吗?看见同胞遇到困难,举手之劳扶一下都不肯?
你反驳他一下,他还要嘲讽你“我能开飞机你会吗?我能坦克漂移你会吗?”
这会儿,再去买账就真说不过去了,用吴京的原话来说,“贱不贱啊。”
但是,我看到一些作者说这会儿的现象意味着吴京塌房了,甚至说什么大家开始觉醒了之类,那其实有点夸张的。远远没到那地步,相信我,蠢蛋潜伏着,数量依旧非常多。这次吴京评论区里的意外,真的只是一个“意外”而已。
基本盘,稳得很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