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声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的男子引发质疑。在中国科学院官网目前公布的院士名单、外籍院士名单、已故院士名单以及已故外籍院士名单中均查无此人。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这一身份系伪造。
公开资料显示,“阮少平”近年来曾在多省区公开露面,至今年7月仍在出席活动。其不仅打着伪造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旗号在教育界游走多年,不少中小学“中招”,而且还莅临某县中医院调研指导,当地卫健局领导、医院领导陪同调研,享受着真院士“待遇”。
然而,真实情况是,“阮少平”系冒牌院士。那么,这样一位假院士此前几年游走于教育、医疗、企业等多个领域,深入不少单位调研、讲话,其“院士面具”为何没有被撕下?这是个值得深思的话题,究竟是这个假院士表演太逼真,还是某些人对院士的崇拜太离谱?
从正常逻辑来分析,一些学校、医院等单位邀请院士出席活动,不外乎两个渠道,要么通过官方渠道如院士所在单位,要么通过非官方渠道例如熟人介绍。而这个假院士出席各种活动,显然属于后者。这表明某些基层单位过于相信“中间人”,并且是在盲目崇拜院士。
由于院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作为各个领域的学术权威,受到社会尊崇不难理解。从某种意义来说,大家崇拜院士恰恰体现出对知识和学术的信仰。但过度崇拜院士就容易出现盲目行为,就会给“阮少平”这种假院士以可乘之机,如此就会留下一个笑话。
如今这个假院士现出原形,不仅给相关涉事单位上了一课,提示其汲取教训,不要盲目崇拜“权威”被冒牌人物蒙蔽,而且也给其他单位和公众普及了一堂常识课,即现实中各种骗子无处不在,不仅有冒牌领导,还有冒牌院士、冒牌专家等,稍不留意就有可能上当受骗。
以学术领域为例,近年来频现“假XX”。比如“辽宁理工大学教授魏新河”,不仅伪造教授身份,而且凭空捏造出一所高校,但却以这种身份出席多场学术活动竟没有被揭穿。再如,“冒充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在今年引发关注。而假院士属于“升级版”的学术冒牌。
实际上,在社会日益公开透明的今天,无论是核实院士身份还是核实相关机构,都是比较容易的一件事。例如在中国科学院官网上,所有院士的名字都能查到。但遗憾的是,相关涉事单位宁肯相信“中间人”,也不愿意去核实院士身份,这是过度崇拜、盲目崇拜的结果。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行为规范(试行)》规定,禁止以院士名义参加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学部和学术团体、学术期刊以外活动。禁止参加各类应景性、应酬性活动。如果真院士,显然不会随意到学校、医院、企业出席活动。由此可见,涉事单位缺少基本常识。
让人欣慰的是,这个假院士如今遭遇打假,无法继续再“骗”下去。但其在扮演院士身份出席各种活动时,是否获取各种不当利益,还值得深究。如果其冒充院士获取了涉事单位的钱财礼物,已经涉嫌诈骗,相关单位应该报警处置。总之,对这种假院士也要狠狠打假。
此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也要对院士活动加强监测,一旦发现假院士在活动,应当及时发布打假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