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
8月27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探索蓝色金融实践 支持烟台市蓝绿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进行解读。会上,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继松介绍了对生态权益和价值转化为可融资资产进行重点攻坚的相关创新实践。
《行动方案》中提出对生态权益和价值转化为可融资资产进行重点攻坚。对于这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的基本思路就是:在积极探索蓝色金融实践过程中,以推动海洋生态产品和权益转化为可融资资产为突破点,结合全市蓝绿融合发展实践,将海洋生态产品和权益转化实践拓展到全部绿色发展领域,将生态权益和价值转化为可持续、可循环的金融资产,助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聚焦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海洋资产使用权益、海洋碳汇权益、生态环境导向(EOD)项目开发四个方向统筹谋划推进,开展集成式金融创新。
以生态产品总值(GEP)撬动绿色金融,打造蓝绿融合发展新格局。积极探索蓝绿融合创新实践,联合市发改委建立生态价值核算与金融应用长效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生态产品抵质押融资的放大效应,帮助市场主体获取资金,并通过财务杠杆放大融资规模,推动社会资本集聚生态产品,构建“银-政-企-研-担”为一体、“核算-评估-交易-融资”为闭环的多部门协调机制,有效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强大的产业发展优势,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路径。指导烟台银行成功为大洋海产品增养殖专业合作社发放全市首笔“GEP生态价值贷”,帮助企业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截至目前,全市共3家金融机构发放GEP贷款1790万元。
探索海洋资产多元化使用权益,变资产为资源。为破解长期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资产沉睡、融资困难”瓶颈,指导辖区金融机构重点深化和拓展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业务,通过“确权+评估+质押登记”,将海洋资产使用权益转化为金融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让沉睡的“蓝色国土”变成流动的“资本活水”。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余额30.06亿元,同比增长39.7%。
打造蓝色碳汇金融链,扩大碳汇交易覆盖面。推动银行机构围绕碳汇价值实现,创新海草床、海藻贝类养殖等海洋碳汇贷产品,扩大碳汇交易覆盖面。指导长岛农商行首创“金融+生态修复+碳汇”模式,成功落地全国首笔“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将碳汇贷品种拓宽至“海带”“海草床、海藻场”“扇贝”“牡蛎”4种,累计发放海洋碳汇贷1430万元。
聚焦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打造示范标杆项目。聚焦养马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与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发行烟台分行发放全省首笔2亿元EOD项目贷款,通过渔业养殖、林地流转、本地就业等方式,有效打通“生态治理+产业发展+价值转化”的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截至目前,全市金融机构针对3个EOD项目授信29.3亿元,发放贷款13.61亿元。
生态价值转化可融资资产,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多部门的协同配合。下一步,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将结合《行动方案》的实施,加强统筹协调、压实各方责任,力争形成政府主管部门、银行机构和生态产品经营开发企业间的政银企投融资合作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针对生态产品经营开发项目回报周期长、经营主体弱等特点,为融资主体提供长周期、低利率的贷款支持,合理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适当简化审批流程,为融资主体提供多元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注入强大金融动力。逐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空间,推动全市蓝绿融合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