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乌克兰将“废铁”卖给中方,净赚4700万!不料我国挣的更多
“若非当初变卖资产,何至于如今寄人篱下。”
以前贵为世界第三核武大国的乌克兰,定然未曾料到,在2025年竟会以全国矿产作为筹码,妄图换取美爱国者导弹的优先供应权。
苏联解体之后,尽管乌克兰继承了大量先进装备,无奈自身既缺乏足够的技术储备,又不具备充裕的精力对这些军备进行妥善保养,于是便萌生出出售军备的念头。2011年,当我国提出购置加油机的需求时,乌克兰方面面对三架锈迹斑斑的伊尔 - 78加油机,心中打起了小算盘,暗自盘算:“将这些卖给中国人吧,他们似乎对什么破旧之物都来者不拒。”最终,乌克兰以4700万美元的价格将这三架加油机售予我国。
然而,乌克兰万万没有想到,那些在他们眼中如“废铁”一般的加油机,却在我国点燃了挣脱空中加油能力“短腿”困境的希望之火。
一、4700万美元三架废铁,到底谁赚了?
1999年,在某机场内,一群工程师正围绕着三架“二手伊尔 - 78”加油机,个个神情凝重,眉头紧锁。这些从乌克兰购入的加油机状况堪忧,机体锈蚀程度超过40%,航电系统的故障率高达65%。然而,正是这三架看似毫无价值、形同“废铁”的加油机,即将对西太平洋的空中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彼时,国产轰油 - 6加油机的载油量仅有18吨,远远无法满足远程作战的实际需求。俄罗斯出于对技术外泄风险的考量,在我国采购伊尔 - 78加油机时设置了极高的价格门槛。与此同时,乌克兰正处于变卖其军事资产的阶段。该国向我国提出了以4700万美元出售三架伊尔 - 78加油机的报价。
需要指出的是,乌克兰的这些飞机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售予我国的这三架还是经过临时除锈、打磨翻新处理的。对于乌克兰而言,将这三架近乎报废的飞机出售给我国,无疑是轻松获取了4700万美元的纯收益。
我国购置伊尔 - 78加油机,所看重的乃是其背后蕴含的加油技术,以及与苏 - 30战机相匹配的加油性能。事实充分证明,这笔交易成效斐然。2016年,在伊尔 - 78加油机的协同配合下,苏 - 30战机单次加油后的航程可达5200公里;若进行两次加油,航程更是能够达到8000公里,其作战半径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二、伊尔-78解燃眉之急,运油-20才是锦上添花
更关键的是,乌克兰加油机技术给我国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样本和创新思路。
我国工程师通过拆解伊尔-78的“软管锥套”装置,破解了西方耗时三十年研发的软管密封参数,并结合运-20的飞控系统,创造出世界首套“智能加油吊舱”。
2022年,运油 - 20加油机凭借载油量达110吨、可同时为三架歼 - 20战机实施加油的卓越性能惊艳亮相,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空中加油技术已然跻身世界前列。2023年,在西太平洋举行的一次军事演习中,运油 - 20与歼 - 20、歼 - 16组成编队,飞行距离超过4000公里,此等强大的作战能力与威慑力,迫使美航母改变航线绕道而行。
在外界看来,我国花费4700万美元从乌克兰购入三架看似破旧的加油机,似乎是一笔亏本的交易。但实际上,我国从中赚的更多。
三、“废机”变瑰宝,4700万不白花
在去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国退役的伊尔 - 78加油机以全新姿态亮相。拆除加油吊舱后,它们摇身一变成为伊尔 - 76运输机,正肩负着向新疆运送物资的重任。而它们的“接班人”运油 - 20,已有20余架列装部队,就连在高原驻训的歼 - 20都配备了专属加油机。
回首当年那笔交易,乌克兰虽获取了4700万现金,但却在战略层面上失去了重要筹码。而我国凭借这三架看似“废铁”的加油机,不仅弥补了空中加油能力的短板,更探索出一条“借梯上楼”的自强之路。
诚如观察者所指出的:“我国以相应价格购得的,远不止三架报废加油机,更是赢得了十年技术跃迁的宝贵时间窗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