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大连野境自然保护中心团队的志愿者又一次聚在一起,商议着今年秋季为候鸟迁徙巡护。
8月底,黄胸鹀等雀类马上要经过庄河、皮口的稻田湿地,我们先要去那里看看,9月初,各种猛禽要经过老铁山,保护区管理局需要我们增援人手,加强巡护……
团队发起人王大鹏不断叮嘱着注意事项。
从2012年开始参加野生动物保护活动至今,13年来,王大鹏从一名大学物理老师到山林里的“护鸟队长”“野保志愿者”“生态专家”,他不断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生态文明的丰富内涵。
让老铁山的“生态绿肺”生机勃勃
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候鸟迁徙重要驿站,被称为“千年鸟栈”。2012年秋天,刚回国的王大鹏偶然从媒体上得知,老铁山保护区因人手缺乏,保护区内盗猎现象时有发生,招募志愿者参与巡护,王大鹏马上响应号召,从最初单枪匹马进山拆网到组建起上百人的志愿者团队,每年秋天开展巡护工作,为候鸟迁徙保驾护航。
王大鹏把科研思维融入生态保护,他将卫星地图划分成多个“网格”,每个周末组织“扫网行动”;在盗猎高发区竖起警示牌,把普法宣传做到每一处山坳。十年间,协助保护区将收缴捕鸟网具的数量减到零——2022年秋季实现“无网老铁山”。为老铁山保护区在2024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打下良好基础,大连的“生态绿肺”生机勃勃。
护鸟?护果?果园生态辩证法
在旅顺口区的一个果园里,果农正调试着新安装的驱鸟彩带,这种有效又不伤害野生鸟类的新型驱鸟方式,成为王大鹏团队的研究课题。
反光板、声波、天敌模拟、驱鸟带……王大鹏根据不同鸟种的生活习性、不同区域鸟类分布,查阅资料开展了一次次研究测试,为不同果农定制不同无害化驱鸟方案。为了普及这些护果、护鸟方法,王大鹏团队每年行程近千公里,足迹遍布大连各果园集中地。
2023年,王大鹏团队应邀为某机场提供了全年30多次的鸟情调查服务,并设计了针对性的驱鸟方案,将该机场鸟情调查的鸟种覆盖率提高了30%。这些行动,既保护了农业生产,又维护了生态平衡,用王大鹏的话说就是:“保护不是简单的禁止,而是寻找共生的智慧。”
开通24小时野生动物救助热线
王大鹏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不止于此。2020年的一次机缘巧合,他们团队救助了一头刚出生即失去母亲的幼鹿。面对这个颤抖的小家伙,“护鸟专家”小心翼翼地开启了新的救助征程。王大鹏连夜购置《鹿类行为学》等相关专业书籍,带着团队研究梅花鹿的消化系统特征,并向养殖专家虚心请教。志愿者用奶瓶24小时轮班,喂养记录精确到毫升。这段温暖的经历,推动王大鹏团队将野生动物的保护范畴从鸟类拓展到全物种。
如今,王大鹏的手机号已成为市民熟知的野生动物24小时救助热线。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如今形成完整救助链条,这位物理老师硬是把自己逼成了“动物医生”。
为了让救助更高效,王大鹏还建立了“报警人+110平台+野保专家”三方联动机制。现在市民发现受伤动物,接线员能即时转接专家进行物种识别,准确判断现场是自然现象还是需要人工干预。这个系统大大提高了野生动物的救助效率、节省了警力资源,每年成功救助野生动物超过200只,野生动物救助效率和科学性位于全国前列。
在大连滨海路,梅花鹿群踏着晨露下山的身影成为市民津津乐道的城市童话。这群“都市精灵”正是大连生态改善的生动样本。随着西山水库、前关湿地等生态景观的开发,王大鹏又用积累的野生动物保护经验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他的建议下,职能部门开始规划生态旅游路线,游客既能赏景又能了解生态知识。
这位把科研论文写在青山碧海间的大学老师,用十三载春秋编织起一张跨越物种的守护之网。这张网里跃动的不仅是野生动物的生命脉搏,更是一座城市向生态文明致敬的姿态。
点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