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要测”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查封的地下实验室里,空白证书堆成小山。老板的账本显示:每张0.8元的证书,能为商家创造40倍利润——而这笔钱,最终都来自消费者对"第三方检测"五个字的盲目信任......
珠宝、手串等文玩饰品兼具情感寄托与收藏投资价值,珠宝手串检测行业作为市场公平的 “守门人”,其出具的鉴定证书是界定商品品质、产地与价值的核心依据,更是维系市场信任的基石。可近来,从线上直播间到线下批发市场,一桩桩检测造假案被曝光,早已不是简单的 “伪造证书”,而是 “假商品 + 假证书 + 假渠道” 的全链条黑幕。多少人拿着所谓的 “权威证书”,却买了血檀冒充的小叶紫檀、玻璃仿造的天然水晶,不仅白扔了血汗钱,更被这份 “信任” 伤了心。
触目惊心的造假现场:三类典型案例藏着多少 “坑”
如今的珠宝手串造假,早已形成了 “分工明确” 的链条,不同品类、不同场景的造假手段,部分商家与非正规机构勾结造假,也各有各的 “套路”。
红木品类:从 “以次充好” 到 “证书工厂”,黑心商家连手骗
福建莆田仙游县,这个全国闻名的红木重镇,如今却成了红木手串造假的 “重灾区”。懂行的人都知道,血檀根本没进国标红木的 “门”,一吨原木才1万元左右;可小叶紫檀是真真切切的名贵红木,一吨能卖到40万,价差整整40倍!就是这巨大的利润空间,让不少商家红了眼 —— 把成本约仅20元的血檀手串,简单打磨、上层蜡,摇身一变成 “小叶紫檀”,翻着倍地卖。
更让人愤怒的是,还有藏在民宅里的 “地下鉴定机构” 当起了 “帮凶”。一张伪造的 “权威鉴定证书”,只卖0.8元,空白证书、防伪标签想填啥填啥,甚至还会帮你搭好假的查询网站 —— 消费者扫码一看,假货信息和 “证书内容” 严丝合缝,谁能想到这全是骗局?电商直播间里,主播拿着这些假证拍着胸脯说 “买假包赔”,多少人就是冲着这句承诺,心甘情愿交了 “智商税”。
2025年8月24日晚,央视《财经调查》栏目对此事进行报道后,仙游县当晚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组织市场监管、公安、工艺美术中心等多部门对涉及的商家展开调查。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嫌造假的证书及产品进行查封,并依法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已对涉嫌伪造证书的当事人予以控制。后续相关部门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这波查处,总算给被骗的消费者出了口气。
可红木造假不止仙游一处。廊坊大城县的红木市场,还藏着 “产地造假” 的猫腻。按国标《红木》规定,大果紫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缅甸花梨木)的主产地包括泰国、缅甸、老挝,但不同产地的木材,价格相差深远。
有些商家就钻了这个空子,用便宜的泰国花梨木冒充缅甸花梨木,单一套沙发光木材成本就能省1万元。更让人窝火的是,不少鉴定机构明明知情,却故意在证书上 “打马虎眼”—— 只写 “花梨木” 大类,提都不提 “大果紫檀” 这个品种,更别说具体产地了。问起原因,机构竟直言 “产地是企业自己报的,我们不实地核实”—— 这哪里是鉴定?分明是给商家 “以次充好” 开绿灯!结果就是,同样是一张1.8米×2米的缅甸花梨木双人床,商家报出的价格最低18000元,最高达到45000元,差价足足27000元。消费者花了高价,买的却是 “李鬼” 货。
珠宝品类:线上线下 “假证横行”,低价陷阱藏着真骗局
比起红木,珠宝领域的造假更 “无孔不入”,早已织就了 “假商品 - 假机构 - 假证书 - 假查询” 的完整黑链,连 “9.9元珠宝” 都敢挂着 “权威证书” 卖。
打开短视频平台、逛电商直播间,“9.9元福利珠宝”“19.9元天然水晶手链”“39.9元和田玉吊坠” 的广告随处可见,主播们拿着鉴定证书晃来晃去,反复强调 “支持扫码查询,假一赔十”。可真有消费者信了,把买到的 “宝贝” 送到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NGTC)复检,结果心都凉了 —— 所谓的 “天然水晶”,其实是玻璃仿制品;号称的 “和田玉”,竟是染了色的大理石;连 “足金饰品”,都可能是镀金的假货。
线下的珠宝批发市场更明目张胆。广州番禺、深圳水贝这些地方,有些商铺直接明说 “买珠宝附赠鉴定证书”,一张证书20元到100元不等,甚至能 “不检测直接出证”。有批发商偷偷透露:“小机构收了钱就给盖章,消费者哪分得清证书真假?” 这话听着,就让人背后发毛 —— 我们以为的 “定心丸”,竟成了商家骗人的 “道具”。
更离谱的是假证书的流通渠道。在电商平台搜 “珠宝鉴定证书”,能跳出几十家提供 “定制服务” 的店铺,2元到10元就能买一张,证书上还印着伪造的 “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国家计量认证(CMA)” 标识,连检验章都仿得惟妙惟肖。有人曾问店家:“能给 1000 颗锆石出培育钻石证书吗?” 店家竟拍着胸脯说 “3天出证,还帮你搭假查询网站,扫出来绝对是‘天然培育钻石’”——这哪是检测?分明是把行业的专业底线踩得稀碎!
电商平台及二手闲置平台均有提供证书制作的商家
造假乱象:不是 “黑心” 那么简单,行业藏着三大 “病根”
这些造假案,从来不是个别商家的 “道德失范”,而是珠宝检测行业在商业模式、技术能力、标准执行上,积了多年的 “结构性病根”,如今集中爆发了。
利益绑定:“商家给钱” 让 “中立” 成了空话
检测行业的核心价值,本是 “第三方中立”—— 不偏帮商家,不糊弄消费者,只凭专业说话。可现在,绝大多数机构都采用 “商家委托、商家付费” 的模式,机构的营收全靠商家的订单,如何能保证检测的公正性?
仙游那些 “地下机构”8毛钱一张假证,本质是把 “鉴定” 变成了 “帮商家造假” 的工具;连很多正规机构都不敢把红木品种、产地写清楚,怕 “标注越细,责任越大”,得罪商家丢了生意 —— 为了留住客户,他们从 “品质把关人” 变成了 “商家背书人”,中立性的底线,早就被逐利的心思突破了。
技术滞后:“散、弱” 的技术给造假留了空子
珠宝检测的公信力,全靠 “可追溯、不可篡改” 的技术撑着,可现在行业的技术体系,漏洞太多了。
一是溯源平台 “太散”。每个机构的证书编号、二维码,只能在自己的官网查询,没有国家级的统一溯源平台。造假者随便搭个仿冒官网,把假货信息输进去,消费者扫码一看,“信息匹配”,自然就信了 —— 直播间里的假证,就是这么骗了人的。
二是中小机构 “太弱”。红木产地鉴别,需要显微结构分析、同位素检测这些专业技术;珠宝的染色、注胶,也得靠高端设备才能识别。可有些机构为了控制成本,还在用 “肉眼观察 + 简单检测” 的老办法,既查不出假货,也给 “不检测直接出证” 留了技术盲区。在此,我要测网整理了专业的珠宝检测机构可供大家参考:
破局:别让信任 “凉透”,三方协同才能重建底气
要治好珠宝检测造假的 “病”,不能只盯着单个案子罚款,得监管、行业、我们消费者一起发力,把碎了的信任一点点拼回来。
监管端:当好 “守门人”,让造假者 “不敢骗”
监管部门得先扛起责任,赶紧搭建一个 “全国珠宝检测机构信息公示平台”—— 把机构的资质、检测范围、信用记录、检测流程全公开,我们消费者查起来一目了然,再也不用对着陌生证书犯愁;还要加大处罚力度,不光要罚造假的商家、假机构,连给造假提供便利的电商平台、供应链也得追责,用 “高额罚款 + 吊销资质 + 刑事责任” 的组合拳,让违法成本远超收益 —— 只有让造假者 “赔不起、逃不掉”,才能从源头遏制造假。
行业端:守住 “专业线”,让机构 “不能骗”
行业协会得站出来,定一套严格的 “准入 + 退出” 标准,把检测精度、责任界定这些细则说清楚,补上国标执行的空白;还要经常搞资质核查和技术培训,让机构之间共享红木产地鉴别、珠宝造假识别的技术,把中小机构的检测能力提上去 —— 只有行业整体专业了,才能堵住技术漏洞,不让 “不检测出证” 有机会。
消费者端:擦亮 “火眼金睛”,让造假者 “骗不成”
我们自己也不能当 “冤大头”,得多学一点鉴别知识:比如记住 “CNAS、CMA 双认证” 才是正规证书的标志,收到证书后一定要去官方渠道查编号;看到 “9.9元天然和田玉”“19.9元足金手链” 这种低价陷阱,别轻易心动 —— 一分钱一分货,太便宜的 “宝贝”,大概率是假货。
买完之后,也别嫌麻烦,最好送到国家认可的机构复检,一旦发现造假,及时维权举报。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主动监督,商家和机构才不敢乱来 —— 我们的每一次较真,都是在为市场的诚信 “投票”。
珠宝手串里藏着的,是我们的心意、信任和期待,不该被造假者践踏。只有监管严起来、行业守底线、消费者敢较真,才能慢慢修复检测行业的公信力,让这个市场回到 “诚信为本、品质为王” 的正轨。到那时,我们买珠宝、藏手串,才能真正放心 —— 因为我们知道,手里的每一件 “宝贝”,都配得上那份信任。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 转载:须本号授权,有需要可后台联系小编
| 投稿: zhangshb@woyaoce.cn
| 来源:我要测网
| 责编 :不晚
| 关注我要测公众号,添加我要测小助手“测老哥”(celaoge1019)
| 备注“学习”进入检测员知识共享群
| 备注“行业”进入检验检测行业新闻分享群
| 备注“食品”进入食品领域行业分享群
| 备注“认证”进入认证领域行业分享群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和优秀同仁们近距离交流,快来关注吧!
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