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餐桌上,刘叔叔总喜欢给自己夹一筷子茼蒿。最近他刚查出血脂偏高,家人碎碎念,让他“别再碰茼蒿了,网上说吃了血脂会更高”。刘叔叔一脸委屈,明明自己身体还行,怎么熟悉的家常菜就成了“雷区”?
血脂高的朋友到底能不能吃茼蒿?囤积在朋友圈的视频、群里的转发,总让人越看越糊涂。医生都说要多吃蔬菜,到底是不是每种素菜都能闭眼吃?高血脂人群,哪些食物真的要留一手?第3种很多人天天吃都还不自知,稍有不慎,身体或许真要吃亏。
血脂高到底能不能吃茼蒿?真相居然并不玄乎
专业医生讲得很清楚,茼蒿这种绿叶菜,不但不是“高血脂的祸源”,反而里头的膳食纤维含量相当高。北京市多家三甲医院医生都给出类似答案:“高血脂患者可以适当吃茼蒿,不会推高血脂。”
茼蒿身上的“抗氧化物质”(像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和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胆固醇排出,辅助调节血脂水平。查找相关医学研究,适量食用茼蒿不会加重高脂血症,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和胆固醇代谢。
当然也别极端,医生反复提醒,任何一种蔬菜不建议无限量猛吃。茼蒿草酸含量较高,消化功能不佳或者肾结石、骨质疏松患者,还是应该控制摄入量。普通人每天吃一小盘(150-200克左右),对血脂代谢没啥坏影响。
担心血脂?真正应该少吃留心的几种素食,全是“隐形雷区”
不少高血脂患者,怕肉吃多了,把希望全都寄托在素菜上。其实,素食也并非全都“安全无害”——有些吃法和种类,真的会让血脂越控越糟。
第一类:“高油高糖加工素食”——素鸡、腐竹、油豆皮
很多人爱拿素鸡、腐竹当“素食营养补充”。但市面上的素鸡、腐竹为了口感,常含大量植物油,每百克能源高达250-350千卡。长期食用,不仅热量超标,还能引发甘油三酯猛涨。而油豆皮里的反复煎炸油脂更容易潜伏“隐形脂肪”,远比你以为的要危险。
第二类:淀粉高、升糖快的蔬菜——土豆、山药、莲藕
家里常见的土豆、山药、藕片,天然无害,但烹饪后的“升糖指数”不低。土豆中的淀粉,能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如果溜炒、油煎这些做法很油腻,即便是素菜,也能让血脂悄悄升高。山药和莲藕虽然维生素多,但是大盘炒菜容易过量哦。
第三类:腌制咸菜、糖醋类素食——榨菜、泡菜、糖醋萝卜
咸菜类素食由于需长时间腌制,含盐量、糖分都偏高。不仅会导致血压升高,还容易促进脂肪代谢紊乱。而日常爱吃的糖醋萝卜、糖醋蒜,为了口感加入很多白砂糖,也在“无声加码”你的血脂压力——长期大量摄入,血管负担更重。
第四类:裹粉油炸类素食——炸藕盒、炸香菇、炸南瓜饼
这些“素炸物”,油脂吸收量比肉丸还高。一份炸藕盒,每百克含油脂高达30克,摄入过多,不只是胆固醇,连甘油三酯都要跟着升。医生建议,高血脂患者最好远离油炸类食食,少碰一次是一次。
合理素食怎么吃?掌握3招,顺利管住血脂、护住血管
医生反复强调,血脂高的朋友最难管住嘴,最忌“一听素就不设防”。想要吃得健康,别靠“少吃肉”,更要会挑、会做、会搭配。
第一招:低温清淡烹饪,蒸煮胜于煎炸
炖、煮、蒸、拌,最大限度保留膳食纤维和营养物质,减少外加油脂。吃素菜时,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点到为止,“锅里透点油就够”。
第二招:蔬菜选深色,绿叶菜和十字花科是首选
深绿色类蔬菜(如茼蒿、芥蓝、西兰花、菠菜)富含植物活性物质,对心血管更友好。每餐主食可以搭配两种深色蔬菜,换着花样来吃。
第三招:关注总热量,主食搭配全谷薯类,不要全靠精米白面
蔬菜只是饮食的一部分,粗杂粮、全谷物、豆类、薯类应交替搭配,不能“盲目全素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结合,才能真正调整好血脂。
茼蒿不是“高血脂的克星”,反而是个良好膳食选择,只要吃得适量,没毛病。真正值得警惕的是各种高油、重糖、重盐的伪素食。只要遵循平衡、适量、低油盐的原则,身体自然会更好。
高血脂朋友别光信“素菜无害”这个想法,也别因为流言错失健康好蔬菜。自己的身体状况,具体还需要去医院正规咨询,不能单凭网上只言片语。饮食调理再好,也离不开专业医生的个体化建议。
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欢迎点赞、评论、转发给身边的人。关注健康,从理解身体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