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耗资140亿拿下深圳地王、市值不过127亿却敢赌上全部身家的纪海鹏,如今不得不为他极具冒险精神的商业生涯写下另一个剧本。
8月25日,深圳市龙光控股有限公司一纸公告,宣告公司不再设立董事会,创始人纪海鹏不再担任董事。
龙光控股公告称,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不再设立董事会,仅设一名董事兼总经理,由沈沛勇担任。
与此同时,龙光控股创始人纪海鹏、纪建德、陈芳不再担任董事;公司不再设置监事,张倍源不再担任监事。
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潮汕大佬”,如今正低调退场。作为龙光集团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纪海鹏的退出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与此同时,这家拥有总资产约2125亿元的粤系房企,正通过“精简治理结构、加快决策流程”来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潮商大佬的高光时刻
纪海鹏,这位低调的潮汕商人,踏入房地产领域之前,曾经从事医疗器材和建筑材料生意,并在这个过程中赚取了第一桶金。
1996年3月,纪海鹏看准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潜力,在汕头成立龙光建安公司,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
2003年,纪海鹏带领龙光走出汕头,正式进入深圳市场。他以2.86亿元竞得深圳市宝安中心地块,掀开异地扩张的序幕。与其他追求全国化布局的房企不同,纪海鹏坚持深耕大湾区。
纪海鹏的拿地策略大胆甚至可谓彪悍。他习惯于在行业低迷时期扩充土储,在市场火热时减缓拿地速度。
2014年,龙光斥资46.8亿拿下龙华地王,楼面地价超过25000元/平方米,甚至超过了当时龙华的新房价格。
2016年6月8日,纪海鹏和龙光再次震惊地产圈。龙光斥资140亿元拿下深圳光明新区一块地王,而当时龙光的总市值不过127亿元。
这意味着纪海鹏为了一块地赌上了整个公司的身家。当时光明新区的房价平均只有2.8万/平方米,而龙光拿下的这块地需要卖到4.5万/平方米以上才可能盈利。
2017年开盘时,龙光却创造了奇迹:700套房,均价5.3万,一分钟售罄。这一豪赌再次成功。
在纪海鹏的带领下,龙光集团迅速发展。2012年,龙光地产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2020年,龙光成功实现千亿目标,跻身行业20强阵营。
2021年,龙光销售额达到1402亿元,风头一度盖过了老牌房企富力。也是在这一年,纪海鹏自信地对外宣称:“龙光集团能在民营房企中笑到最后”。
纪海鹏家族的财富也随之飙升。2019年,他以50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51位。2020年,纪海鹏家族财富更是达到670亿元,位列胡润百富榜第56位。
龙光的危机与自救
然而,好运并没有一直眷顾这位冒险家。
2022年初,市场传出龙光存在未向外界公布的私募美元债务。消息一出,资本纷纷撤场。短短一周内,龙光集团股价惨遭腰斩,暴跌50%以上,蒸发235亿港元。
当年5月,龙光在“股债双杀”的内忧外患之下,被迫停牌。资金链枯竭、债务危机、销售额下滑,一路豪赌的龙光终于迎来凛冬。
三个月后,龙光主动向外界承认集团爆雷。2023年3月,龙光发布的财报显示,全年销售额为441.1亿元,同比暴跌千亿有余,集团净亏损88.7亿元。总负债达到惊人的2265亿元。
面对危机,纪海鹏选择了与其他房企大佬不同的道路。他公开承诺“坚决不躺平、不逃债”,并一直在幕后推动债务重组。
2022年起,龙光集团开始面对境外债务压力,五笔境外债务逾17亿美元无法付息,推动企业启动全面的境外债务管理。
2025年3月17日,龙光控股向投资人发布定向公告,披露其境内债务重组方案,涉及债务共计21笔,本金余额合计220亿。
如今,这位地产大亨,已在脱困之路上努力3年。经过多轮谈判和策略调整,龙光终于在2025年7月10日宣布境内债券重组表决通过。
该方案涉及21笔公司债券,本金余额合计219.6亿元,涵盖了特定资产、资产抵债、现金购回、债转股及留债等五大选项。
在境外债方面,2025年2月最新公告披露,其境外债权人支持率已达80.8%,只待香港法院批准。其境外债总额约80.38亿美元,整体削债比例达到7成。
若境内债的削减比例也按照7成计,两次重组,龙光削债的总规模,高达560亿元左右。一旦落地,将极大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修复资产负债表。
截至2024年末,龙光总资产约2125亿元,净资产为248亿元。随着债务重组完成,龙光短期支付现金总额上限仅为6亿。
纪海鹏的抉择与退出
债务重组只是龙光面临的一个挑战,更大的困难在于经营复苏。截至2024年末,龙光土地储备的总建筑面积约为2361.41万平方米。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其总销售额为47.8亿元。而在2024年,龙光集团的销售额为84.3亿元,但整体回款表现不甚理想,前两个月仅为10亿元。
这一系列艰难的财务处境使得纪海鹏时刻警惕,令其更多地将目光投向化债与保交付的方向。等待它的,依然是漫长的修复期。
龙光控股取消董事会的决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公告明确表示,此举是为了“精简治理结构、加快决策流程、提升运行效率”。
在房企债务重组全面提速的当下,“实质性削债”已成为主流。越来越多房企采用“债转股”方式削债,如旭辉、融创、佳兆业等,通过发行可转债或股权置换降低负债率。
龙光此次治理结构调整,可能是为了应对后重组时代的企业运营需要。更加精简的决策机制有助于在艰难环境下提高应对市场的灵活性。
尽管不再担任董事,纪海鹏作为创始人和股东,仍可能对公司具有重要影响。他的经验和智慧可能以新的方式继续为龙光贡献力量。
从2016年耗资140亿拿下地王,到2022年总负债2265亿元;从2019年500亿元财富位列胡润百富榜第51位,到2024年财富缩水至25亿美元排名第1330位。
纪海鹏的商业生涯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如今,龙光控股取消董事会,纪海鹏退出,标志着这位“潮汕大佬”正在告别他创造的舞台。
但纪海鹏的故事还未结束。他承诺的“绝不躺平”,以及92%债权人支持率的债务重组方案,似乎暗示着这位地产大佬正在酝酿他人生的又一次豪赌。
房产|楼市|企业|人物|项目
石头侃房已入驻全媒体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