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家人们,这天气要“作妖”!暴雨高温一起来,地里的庄稼可经不起折腾啊!
我今天刷到中央气象台的预警,心里咯噔一下——8月28号前后,咱们华北、东北的玉米地要遭暴雨,南方的水稻正赶上高温烤苗,这“水火两重天”的天气,真是给咱农民出难题!
今天就给大伙儿说点实在的:近期天气到底多极端?玉米、水稻、蔬菜会面临啥风险?拉尼娜来了冬天会更冷吗?最重要的是,咱们现在该咋做才能保住地里的收成?内容都是干货,看完记得转给身边种地的兄弟!
一、紧急提醒!明后天(8月28-29日)暴雨+高温“双线作战”
先看“水情”——暴雨黄色预警已生效!
中央气象台刚发的消息:8月27号夜里到28号,咱国家“雨带”从西往东扫过去,华北、东北、四川盆地这三大粮食主产区首当其冲!
·暴雨核心区: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辽宁南部(大连、营口)、陕西北部(延安、榆林)、四川盆地西部(成都、绵阳),这些地方局部会下大暴雨(100~140毫米),相当于半天内泼下平时一个月的雨!
·伴生风险:短时强降水(1小时下50毫米)、雷暴大风、冰雹,玉米、高粱可能被刮倒,果园的果子容易被砸伤。
再看“火情”——40℃高温不退场!
南方的兄弟别以为躲过暴雨就没事了!江汉、江南、四川盆地东部(重庆、武汉、长沙、南昌)这几天热得像蒸笼,局部地区最高温超40℃,地表温度能煎鸡蛋!
·水稻正抽穗扬花,高温会让花粉失活,结实率下降(去年湖南就有农户因高温减产30%);
·蔬菜大棚里温度能到50℃,黄瓜、番茄容易“热死”,叶子卷成“方便面”。
我说句实在话:这天气就像“老天爷变脸”,北边防淹、南边防旱,咱们得两头忙!
二、这波天气对庄稼的影响,比你想的更严重!
别觉得“下点雨、热点天”正常,今年这气候太极端,风险藏在细节里:
1. 北方玉米:最怕“内涝+倒伏”,一旦积水超24小时,根就烂了!
·内涝风险:华北、东北的玉米现在刚灌浆,正是“长粒”的关键期。如果田里积水超过24小时,根系缺氧会变黑腐烂,后期容易“秃尖”(玉米粒不饱满);
·倒伏风险:暴雨+大风一来,高秆玉米(尤其株高超过2.8米的品种)容易“躺平”,一旦倒伏,机械收割不了,人工掰棒子成本翻倍!
2. 南方水稻:高温“烤”花+干旱,结实率可能暴跌!
·抽穗期遇高温:早稻刚收完,中稻正抽穗(8月下旬是长江流域中稻扬花期),35℃以上高温持续3天,花粉活性就会下降50%,结出来的稻穗“半空壳”;
·干旱叠加:江南、华南最近20天没下透雨,田里裂缝能塞手指,水稻“渴”得卷叶,灌浆速度变慢,千粒重降低(去年江西有农户实测,千粒重从28克降到23克,一亩少收100斤)。
3. 全国通用风险:高温高湿=病虫害“温床”!
·病害:玉米大斑病、水稻稻瘟病、蔬菜霜霉病,在“雨后高温”环境下会爆发(菌丝24小时就能扩散);
·虫害:黏虫、玉米螟、蚜虫喜欢高温高湿,尤其是黏虫,能把玉米叶子啃成“纱窗”,3天吃完一亩地!
举个例子:2023年辽宁暴雨后,玉米大斑病爆发,农户没及时打药,一亩地减产200斤,损失400多块!今年咱可不能掉以轻心!
三、中长期预警:拉尼娜来了,但“冷冬”不一定!农民更要关注这3个月
最近网上都在传“拉尼娜形成,今年冬天会极冷”,我专门查了国家气候中心的消息,给大伙儿说清楚:
1. 拉尼娜≠冷冬,但秋冬“旱涝不定”是真的!
·拉尼娜确实形成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变冷),但我国冬季冷不冷,主要看“东亚冬季风”强不强。去年拉尼娜年,北方冬天反而偏暖;
·关键提醒:拉尼娜年容易出现“秋冬连旱”或“冬春暴雨”,比如2020年拉尼娜导致南方冬季暴雨,油菜受冻害。
2. 未来10天雨情:这3个地区雨最多,提前清沟!
中央气象台预测,8月28日-9月6日,西藏南部、四川盆地、广西沿海累计降雨超150毫米(比往年多8成),这些地方的农户现在就要:
·清理田间排水沟,保证“雨停田干”;
·果树(柑橘、苹果)根部培土,防止雨水倒灌烂根。
四、现在动手还不晚!农民必做的3件事,保住今年收成!
别等天气恶化了才行动,现在准备,能少损失一半!
1. 防内涝:3步做好“排水系统”,玉米水稻都安全!
·第一步:赶紧清沟!玉米地“三沟”(主沟、腰沟、厢沟)要挖深30厘米,确保雨水能排到田外;水稻田埂要加固,防止垮塌淹邻田;
·第二步:备抽水机!尤其是低洼地块,提前借或买小型抽水泵(柴油、电动都行),积水超过10厘米就开机,别等水漫过作物;
·第三步:倒伏后别硬扶!玉米如果倒伏,等雨停后用竹竿轻轻扶起,根部培土,别用力拽(容易扯断根系)。
2. 防高温:给庄稼“降温补水”,这几招实用又省钱!
·水稻:抽穗期遇35℃以上高温,中午前后喷水(用喷雾器喷清水,能降3-5℃),或灌深水(水层5-10厘米),利用水温调节田间温度;
·蔬菜:大棚顶部覆盖遮阳网(遮光率50%),早上9点盖、下午4点揭,棚内放几盆水增加湿度;露天蔬菜(黄瓜、辣椒)根部覆盖秸秆,减少蒸发。
3. 防病虫害:现在打药还来得及!记住“一药三治”!
·玉米:暴雨后3天内,喷施“苯醚甲环唑+氯虫苯甲酰胺”,既防大斑病,又杀玉米螟;
·水稻:高温干旱期,用“三环唑+噻虫嗪”,预防稻瘟病和稻飞虱;
·我提醒:打药选早上9点前或下午5点后,避免高温时段(农药易挥发,还可能烧叶子)。
结尾:种地靠天,但更靠“提前准备”!转发给身边的农民兄弟!
我干农业30年,见过太多“靠天吃饭”的无奈,但也见过不少“提前预防”的丰收。今年这气候虽然极端,但只要咱们:
·盯着天气预报(每天看中央气象台官网,比村里大喇叭准);
·提前清沟、备药、抽水机到位;
·别信“拉尼娜必冷冬”的谣言,跟着科学指导走,
就一定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最后恳请大家: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村里的种地群,多一个人看到,就少一分损失!觉得有用,别忘了点个“在看”,让更多农民兄弟看到!
#2025农业气象预警 #农民防灾指南 #玉米水稻管理
(注:部分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2025年8月27日气象公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