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浙江某精密注塑厂废水零排放项目
项目背景
该企业位于水资源紧缺地区,主要生产医疗精密塑料部件,对水质要求极高。当地环保部门要求实现废水零排放。项目于2021年启动,2022年建成投运,是国内首个注塑行业零排放示范工程。
废水成分及来源分析
该厂废水特点:
水质特点:
COD:200-500mg/L(相对较低)
电导率:2000-5000μS/cm(较高)
含微量塑化剂和抗氧化剂
基本不含重金属
水量分布:
模具冷却水:25吨/日(较清洁)
工艺废水:10吨/日
反渗透浓水:5吨/日
处理工艺流程
零排放系统采用"分类处理+膜浓缩+蒸发结晶"工艺路线:
废水分类收集系统
分流收集冷却水、工艺废水和清洗废水
独立管道系统和储存池
主体处理工艺
冷却水经简单过滤后直接进入回用系统
工艺废水采用"UF+RO"双膜法处理
反渗透浓水进入MVR蒸发器
结晶盐作为危废外运处置
回用系统
回用水质分为三级:
一级:电阻率>1MΩ·cm(用于精密清洗)
二级:COD<10mg/L(用于冷却系统)
三级:达到自来水标准(用于卫生和绿化)
智能管理系统
全流程水质在线监测
水平衡自动调控
能源梯级利用系统
最终处理效果
项目实现了真正的废水零排放,关键绩效指标:
水回用率:100%
吨水处理能耗:8.5kWh(含蒸发结晶)
年减排COD:约12吨
年节约自来水:1.2万吨
虽然初期投资较高(约300万元),但考虑到水费节省和环保效益,预计5年内可收回成本。该项目为水资源紧缺地区注塑企业提供了可行解决方案。
注塑厂废水处理技术对比与选型建议
通过对上述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不同情况下注塑废水处理的工艺选择原则:
常规达标处理
适用:环保要求一般地区
推荐工艺:"混凝沉淀+生物接触氧化"
优势:投资和运行成本低
局限:对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效果有限
高标准处理
适用:环保严格区域或敏感地区
推荐工艺:"MBR+深度氧化"
优势:出水水质好且稳定
局限:膜组件需定期清洗更换
零排放系统
适用:水资源紧缺或政策强制要求地区
推荐工艺:"膜浓缩+蒸发结晶"
优势:彻底解决排放问题
局限:投资和能耗高
企业在选择处理工艺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当地环保法规要求
废水水质特征和水量
可用场地条件
投资和运行成本预算
长期运营管理能力
随着技术进步,一些新型工艺如电催化氧化、特种膜分离等在注塑废水处理中开始应用,企业可关注这些技术的发展,适时进行技术升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