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这行,说到底看的就是角儿。角儿是什么?就是号召力,跟现在小鲜肉有流量是一个道理,能带来实打实的市场效应。
你琢磨琢磨,听相声的里头,多少喜欢郭德纲的粉丝是真冲相声来的?多半是冲着郭德纲这个人,要么就是奔着于谦去的。很多人原先根本不听相声,就因为这俩人,才开始听的。
![]()
但其实在郭德纲和于谦这对组合里,除了郭德纲是角儿,于谦一点不差。别看他在场上是配角,作用可一点不小。
咱们都知道郭德纲是逗哏,于谦是捧哏,可老话说相声是 “三分逗七分捧”,捧哏干的就是 “量活”的事儿,怎么就占了七分呢?
量活这词怎么来的?就是一尺一丈地量着来,整个表演的尺寸都在量活的人手里攥着。说白了,一场相声的节奏,全靠量活的来把握。
说相声时,逗哏在桌子外头站着,捧哏在桌子里头,而且捧哏得侧着身子,一面对着逗哏,别正对着观众。
一般来说,观众的反应总比逗哏慢半拍,捧哏的作用就是把逗哏甩得太快的包袱,通过自己这一下给放慢了,再传到观众耳朵里,这叫翻包袱,是行话。同时呢,捧哏还得把观众的疑问带给逗哏,不管是质疑还是所谓的“报复”,都得递到位。
![]()
这过程里,捧哏就像个桥梁,翻包袱这步特别关键。逗哏甩出包袱,捧哏得接住,还得把它翻开,给观众留个接受的空当。
于谦现在在相声界,捧哏这块绝对是头牌。他对量活尺寸的拿捏,有时候比郭德纲对逗哏尺寸的把握还好。
那于谦这能耐从哪儿来的?他师傅石富宽当然教了不少,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于谦早年有个外号叫“小赵世忠”,赵世忠是宝字辈的老先生,搭档赵振铎,俩人合称“北京二赵”。赵振铎是李金斗的师傅,他师傅又是王长友,就是给徐德亮量活的王文林他爸爸。
为啥叫他小赵世忠?因为于谦量活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在学赵世忠,连站位带说话的味儿,都像极了赵世忠。于谦除了他师傅教的之外,也是得到赵世忠的“真传”。
在舞台实践中,于谦将这种传承转化为独树一帜的表演智慧。于谦有时候在台上反击郭德纲一下,效果反而特别好。因为大家觉得郭德纲有时候太霸道,他偶尔吃回瘪,观众就特开心。
![]()
逗哏的爱“独霸狠”,量活的常被说“馋懒贪”,于谦被郭德纲糟践三四回,冷不丁反击一下就特别出彩。
比如有段相声里,郭德纲说自己搞对象,别人介绍个姑娘,长得挺好看,一瞧个儿,一米五都不到。于谦接了句 “你别说还挺般配”,台下观众立马笑炸了。
而且于谦能化腐朽为神奇,就算不是特意设计的包袱,经他一翻也能逗乐。比如有回郭德纲说于谦小时候的事,说于谦他爸带孩子有一套,特懂教育。骑车时把于谦放后座,结果于谦的脚卡进车轱辘里了。一般家长肯定赶紧下车揉一揉、哄一哄,郭德纲说这是 “庸庸碌碌的家长”;可于谦他爸不一样,孩子在后面哭,脚都插进轱辘里了,他爸蹬不动车愣了下,直接站起来蹬。
这时候于谦接了句 “我活这么大也不容易”,这包袱把大家逗乐了,本以为就这么过去了,其实后面还有更绝的。
![]()
郭德纲又说于谦他爸要求严,“咱们考 59分,父母得带孩子烧香还愿;人家于谦考 99 分都不敢回家”,结果于谦接了句“我们残疾人都比较要强”,一句话把前面的包袱全串起来了,这就叫高明。
于谦在台上话不多,可话多了反而不好,容易起反作用。他的特点就是宁可漏翻,也不错翻。
生活里其实也这样,咱们大多成不了郭德纲那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但怎么做好配角?面对上级、领导,或者你尊重的人站在旁边,怎么既能凸显别人,又能显出自己的价值,这才是真能耐。
就像在台上,不管郭德纲怎么撒欢,于谦就稳稳地站在那儿,不撒汤不漏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