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欧洲央行前行长德拉吉的话没留情面:欧盟在几场地缘冲突里像个旁观者,在乌克兰议题上砸了钱却靠边站,在关税上被美国一路压着走。紧接着,美欧联合声明把框架摊开——欧盟取消对美国所有工业品关税、为美农水产品开门、三年锁定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再买至少400亿美元美制AI芯片,还要把欧洲资本再押6000亿美元到美国战略部门;反过来,美国给的大多是“上限15%”的普惠帽,钢铝50%的“国家安全”大棒照旧。这一加一减,难怪德拉吉会说:别做“世界巨头”的梦了,光有4.5亿消费者的经济盘子,不再自带地缘魔法。
这不是情绪,是结构。欧盟想在安全上独立,却把防务外包给北约多年,枪杆子的扳机握在别人手里;眼下北约内部把军费目标推到GDP的5%,其中3.5%还要落到“硬军费”,欧洲财政早就拉紧手刹了。
把关税单拎出来看,更扎心。欧元区对美出口6月同比下挫超一成,汽车、药品、半导体、木材纷纷进了15%封顶组,钢铝留在50%重税栏,车企预算还得按27.5%做盘子。酒类也躲不过,烈酒葡萄酒算上汇率折腾,行业人士直言财务压力能到三成。欧洲企业怎么应对?一边提价转嫁,一边加速本地化,顺带考虑把更多产能搬到美国去“避税”。德拉吉说欧盟的“最终幻想”被戳破,不仅是话语权的幻觉破了,更是“以市场换规则”的剧本在反噬。
把贸易框架仔细拆条,你会发现美方下的棋很熟:关税上给一个“普惠上限”,看起来人人平等;清单上挑出不可再生资源、飞机与通用药品,回归MFN;最关键的是把能源与芯片两条命门牢牢捆住——天然气、石油、核能,配套欧洲数据中心用的AI芯片,再外加欧洲资本对美战略部门的加码投资。这是一套“关税上限+要素锁定+资本虹吸”的组合拳。欧盟得到的是不确定性的短期缓释,付出的是长期结构性的依赖。
德拉吉其实也给了路线提示:该改组织模式了。听起来抽象,落到实处至少有几步是能被检验的。防务上,真想摆脱“军费被动”,就得把联合研制、联合采购、联合维保做成产业链,而不是开完峰会就散;把碎片化的装备谱系拉直,别让同盟内部的“重复建设”把有限资金变成重复摊销。贸易上,把关税应对从“单点博弈”升到“要素组合”——能源、数据、算力、资本四条线要形成自洽的内循环能力,至少把“卡脖子位”从对外部的单点依赖,转成对内的多点冗余。产业上,别再靠“市场规模换规则输出”的旧套路,拿得出手的是标准与生态,拿不住的是代工与低端。
这套话对现实有没有用?看两个窗口。一个是俄乌议题。欧盟掏出的援助账单不小,但在“停火框架—安全安排—战后重建”的三张纸上,存在感薄得可怜。想上桌,不是喊口号,而是拿出可执行的安全包与资金包,把“战后秩序的工程图”掌握在自己手里。另一个是美欧框架的后续。现在白宫说的是“上限15%”,欧盟说的是“继续谈下调”。看落地:汽车条款何时从27.5%实降至15%,钢铝的50%硬帽什么时候松,烈酒葡萄酒的时点怎么定,零关税清单是否出现,成员的内部批准会不会卡壳。若这几项长时间悬而不决,德拉吉的“戳破”会变成“撕裂”。
欧盟这次被按在关税与能源两端,露出了结构性短板,德拉吉顺势把“幻想”捅破;美欧框架的算盘,不在关税字面,而在能源、芯片、资本与规则的捆绑;欧洲要想“抬得起头”,得把防务、贸易、产业、财政这四本账合到一本精算书上,把慢半拍的制度缺陷补齐,把外包的安全能力收回来,把过度外依的关键要素建起冗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