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占喜订婚的照片在网络流传,许多当年追过《变形计》的观众难掩感慨:
画面中身着笔挺制服、与未婚妻并肩而立的青年,正是 18 年前那个来自青海贫困山村、以黑馍馍果腹的少年。
18 年时光流转,昔日自比 “丑小鸭” 的他,不仅穿上军装成为武警部队副中队长,更收获了美满爱情。
这份蜕变从不是综艺赋予的偶然,而是他始终攥紧 “读书改变命运” 的信念,从穷山坳里步步突围,最终活成了自己向往的模样。
今天,我们不妨再回望高占喜的成长轨迹.
也看看那些和他一样,在困境中坚守初心、与命运奋力抗争的寒门学子 ——
他们未曾依赖运气,亦未等待奇迹,仅凭 “不认输” 的韧劲,将苦涩的日子酿成了甘甜。
01
他在诱惑中守住了初心
高占喜初次走进大众视野,是在《变形计》第一季的镜头里。
彼时的他,身形单薄、衣着陈旧,从青海大山深处走出时,眼神里满是对未知世界的怯懦与好奇。
他的家庭无比贫困:父亲双目失明,母亲常年受病痛困扰;
哥哥远赴西藏打零工,一年仅能寄回一两千元,既要维系一家四口的基本生计,还要支撑他与弟弟的学业。
每天清晨,他需徒步 20 里山路前往镇上求学,放学后又要立刻承担喂猪、割草、收割麦子等繁重农活;
饥饿时,只能啃食难以下咽的黑馍馍,连就着咸菜吃的条件都没有 —— 猪肉唯有过年时才能尝上一口,鱼与其他美食,不过是课本上的文字符号。
按照当时的生活轨迹,初中毕业随兄打工,似乎是他注定的人生方向。
直到 2006 年,《变形计》节目组向他伸出橄榄枝,为他提供了一次前往城市 “交换人生” 的机会。
那是他人生中诸多 “第一次” 的开端:
第一次搭乘飞机,第一次拥有 200 元零花钱,第一次接触电视与电脑游戏。
城市家庭的温情照料、亲友的热情相待,让这个朴实少年一度有些 “迷失”:
当被问及姓氏时,他下意识说出了城市父亲的姓氏 “魏”;
他将课本搁置一旁,沉迷于游戏世界,还大方地用零花钱请客。
正当观众以为他会沉溺于城市的浮华时,老家一通 “麦子熟了” 的电话,瞬间将他拉回现实。
他坚定地向节目组提出:“我必须回去,家里的麦子该收割了。”
没有丝毫迟疑,他脱下城市家庭购置的新衣,换回出发时的旧布鞋,带着剩余的零花钱踏上归途。
一到家,他便扛起锄头走进麦田,弯腰劳作的身影,仿佛从未离开过这片养育他的土地。
后来面对采访,他坦言:“城市的生活固然美好,但那不是属于我的归宿。
若想真正留在这样的地方,唯有靠自己考上大学,而非短暂的生活交换。”
这份清醒,让他在诱惑面前守住了初心,也为后续的人生选择埋下了伏笔。
02
五年苦读,他将 “不可能” 变为现实
从城市返回山村后,高占喜的心态发生了明显转变 —— 并非沾染虚荣,而是多了一份破釜沉舟的拼劲。
他深知,对身处大山的自己而言,读书是走出贫困唯一的途径。
从前徒步 20 里山路求学,他只觉疲惫;
如今再走同一段路,心中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脚步也愈发坚定。
白天在课堂上,他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夜晚归家,忙完农活后,便借着煤油灯的微光刷题,常常熬至深夜。
即便母亲多次催促休息,他也总以 “再完成一道题就睡” 为由坚持。
无人知晓他那段时光的艰辛:或许是寒冬里冻得难以握笔,或许是空腹刷题时的饥肠辘辘,或许是遇到难题无人请教时的独自钻研。
但他从未抱怨,更未放弃 —— 城市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 “一定要考上大学” 的誓言,始终是支撑他前行的动力。
就这样,他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苦读五年。
2011 年高考,高占喜以青海理科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湖南师范大学录取,同时成为一名国防生 ——
要知道,当年该专业在青海仅招收 2 人,他凭借实力赢得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他反复确认纸上的文字,随后飞奔回家交给父母。
失明的父亲用手细细抚摸着通知书,母亲含泪展露笑颜,远在西藏的哥哥也在电话那头激动地夸赞 “好样的”—— 这个饱经磨难的家庭,终于迎来了曙光。
大学四年,高占喜依旧未曾松懈,不仅专注专业知识学习,还积极参与军事训练。
毕业后,他顺利进入部队,从普通士兵起步,凭借过硬的素质逐步晋升。
如今的他,担任武警青海总队副中队长,还多次肩负起新兵团连长的职责,成为许多新兵眼中值得信赖的榜样。
有人将他的成功归咎于 “运气”,但唯有高占喜自己清楚:
所谓运气,不过是比他人多熬过的无数个深夜,多走过的数段山路,多咬紧牙关坚持的每一个瞬间。
03
寒门学子的逆袭,皆因 “不认输” 的坚守
高占喜的故事,并非个例。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还有许多与他境遇相似的孩子,始终攥紧 “读书” 这根希望之绳,从生活的泥泞中奋力挣脱。
广西女孩蒙秋艳,11 岁时每天需攀爬 200 多米长、100 多米深的悬崖去上学。
雨天路面湿滑,她只能手脚并用地抓着岩石前行,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深渊。
即便如此,她从未旷过一节课,心中始终秉持着 “唯有读书,方能走出大山” 的信念。
最终,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广西医科大学,如今已成长为一名准医生,彻底告别了 “悬崖求学路”。
还有熊三耶,12 岁时便在工地帮家人打铁谋生,一家挤在 10 多平方米的出租屋内,夏季酷热难耐,冬季寒风刺骨。
看着工地旁的学校,他悄悄向母亲吐露 “想考大学” 的心愿。
他人在工地玩耍时,他躲在角落背诵单词;他人因辛苦偷懒时,他将打铁的力气都倾注在习题上。
如今,他成功考入桂林某本科院校,距离 “在城市扎根” 的梦想越来越近。
此外,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儿时家境贫寒险些辍学,却凭借 “一定要把书读下去” 的执念,从大山走进科研殿堂;
带着母亲捡废品求学的刘秀祥,后来成为一名校长,助力 4000 余名贫困学子圆了上学梦……
这些孩子,没有生于优渥之家,也未曾遇到所谓 “贵人”;
仅凭一双脚丈量求学之路,一支笔书写逆袭人生,将 “不可能” 的标签彻底撕碎。
他们用亲身经历证明:“寒门难出贵子” 或许是现实困境,但绝非定局。
读书虽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却是普通人最公平、最易把握的机会。
正如罗翔所言:“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如同无法选择即将登上的人生舞台。
但即便拿到并不完美的剧本,我们依然可以凭借自身努力,将它演绎得精彩。”
高占喜订婚的消息传开后,有网友留言:
“当年那个执意回家收麦子的孩子,终于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硕果。”
的确,他未曾被城市的浮华迷惑,也未曾被贫困的生活击垮。
始终以清醒的认知、坚定的行动,从啃黑馍馍的少年,成长为身着军装的青年。
倘若此刻的你正身处困境 —— 或许是为孩子的学费焦虑,或许是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请不必轻易放弃。
人生之路需一步步踏实行走,生活的苦难需一口口咬牙咽下;
只要坚守初心、不懈努力,终有一天,你也能如高占喜般,活成自己心中的光。
毕竟,那些为梦想付出的每一滴汗水,从来都不会白费。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