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也让中立关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比如2021年,立陶宛不顾中方多次劝阻和警告,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这种公然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的行为,直接导致中国将中立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这一事件不仅在外交层面掀起波澜,在经济领域,立陶宛也尝到了苦果,中立之间的经贸合作受到严重冲击,立陶宛众多企业失去了广阔的中国市场,立陶宛的农产品、工业制品等对华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依赖对华贸易的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工人失业,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如今新总理上台,给中立关系带来了一些转机的信号。据彭博社此前报道,新总理金陶塔斯·帕卢茨卡斯曾表示对恢复与华外交关系持开放态度,支持通过恢复两国外交大使来修复关系。然而,他同时强调不会“不计代价”来修复关系,还声称不会改变目前的政策,包括继续保持与台湾地区的贸易联系。这种态度无疑让中立关系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从立陶宛国内情况来看,新政府面临着诸多压力。一方面,经济上急需拓展国际市场,恢复经济增长,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与中国恢复良好关系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在外交上,立陶宛也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在大国博弈中找到平衡,避免过度依赖美国而导致自身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但中立关系能否真正迎来转机,关键还在于立陶宛新政府能否真正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已明确表示,中方始终敞开对话的大门,但立陶宛需要恪守两国建交时所作出的政治承诺,为两国关系正常化积累有利条件。
接下来,国际社会都在关注立陶宛新总理是否能言行一致。如果立陶宛新政府依然像过去一样,在涉华问题上搞“两面派”,一边想和中国改善关系获取经济利益,一边又不愿放弃打“台湾牌”以讨好美国等西方国家,那么中立关系不仅难以好转,立陶宛可能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继续损害自身利益。而若立陶宛能以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展现出诚意,切实遵守一个中国原则,那么中立关系才有可能逐步回暖,实现正常化,双方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也才能重新展开,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中立关系的未来掌握在立陶宛新政府手中,是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徘徊,还是回归正途,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